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8-10 点击数:420
面对3700多万劳务派遣工的庞大群体,“一刀切”式比例控制是否可行?如何科学应对劳务派遣市场“成长的烦恼”?
10%难在哪里
“人社部门拟具体规定劳务派遣人数比例,这还是第一次。”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说,这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劳务派遣用工制度将得到有力规范,但实施起来,还有不少困难。
记者采访发现,执行10%比例最大的困难并不在于私企,而在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在一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银行、电信、电力等行业,劳务派遣人员比例甚至可达70%。
“编制”是一道坎。安徽省某市辖区城管局有各类城管人员120余人,其中协管就有95人,占八成之多,承担着130余项工作。负责人向记者诉苦:“如果要砍掉劳务派遣人员,恐怕正常工作都没法保证了。”
“经济利益是用工单位难以抵抗的诱惑,用工单位能否将辅助性劳务派遣人员降到10%,关键在于肯不肯割自己的肉。一些国有企业认为,劳务派遣方式不但降低了用工成本,而且考核表上更加‘好看’。”中山大学法学院讲师黄巧燕说。
减少人数,还应改变待遇
“临时工”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首先是同工不同酬。在北京市卫生局下属单位工作的王先生每天下班要到附近天桥下开私家车“趴活”。“干的是事业单位的活,顶的是劳务派遣的帽子,一个月顶多拿人家一半工资。养家糊口都困难,还考虑什么面子?”
其次是转正遥遥无期。“答应干得好就转正,但好像是个无底洞。”这是许多劳务派遣人员的困惑。
第三就是生病工伤,可能被一辞了之。近年来,由于工伤、怀孕等原因被辞退而引发的纠纷屡屡发生,一旦有纠纷或是出现更年富力强的人,就会随时被裁掉。
“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没有直接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来说,聘用、辞退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承担的法律风险低,因此更易发生侵犯劳务派遣人员权益的行为。”湖北华徽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超说。
此外,有一些劳务派遣人员还被当作推脱问责的“挡箭牌”和“替罪羊”。
“超标”人员哪里去
“两天没睡好觉,本来就业就难,万一我成了那10%以外的人,生计怎么办?”一名环卫工人说。如果新规执行,将不可避免地分流出数量庞大的劳务派遣“超标”人员。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这部分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更令人关注。
专家认为,不能一切了之,解决了这个问题,却造成了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的问题。如何解决被“砍”掉的这部分人的就业安置,考验政府智慧。
“整治劳务派遣滥用现象,还应防止步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乱了就管’的怪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除数量控制外,应多管齐下想办法,督促用工单位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切实发挥好工会的监督职能,倒逼企业实现规范用工。
广东穗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志明建议,劳务派遣制度应回归到本来面目,仅作为短期、临时、辅助性的用工形式存在。眼下,针对劳务派遣工遭遇的种种维权困境,国家应通过立法赋予劳动者更多诉权,让劳动者获得更多法律支持。
(摘自8月10日人民日报 记者刘敏、姜刚、毛一竹,图片摘自百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