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论道

商海论道

Shanghai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 海外诈骗频发 出口企业该如何防范风险?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04-13 点击数:283

   随着中美相继公布了新一轮的加税清单,双方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受政策环境影响在所难免,而如何最大程度做好风险防范和规避,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已是当务之急。

“目前我们已经接到了多起主要出口地为美国的杭州企业的报损,主要问题集中在零售行业,由于电商的兴起,导致部分海外零售企业市场被抢占,销售收入大幅下降,资金链告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营业部(以下简称“浙江信保营业部”)有关人员提醒,“除了零售商行业以外,随着中美双方贸擦进一步加剧,买方由于进口成本上升引发的拒收和拖欠风险隐患也会不断上升,请出口企业特别关注。”

贸易摩擦升级 出口企业应做好短期和长期应对

美国是浙江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也是第一大出口市场。此次中美贸易风波持续,虽然眼下影响尚微,但中远期影响仍不容小觑,杭企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从短期来看,处理好手头订单业务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浙江信保营业部有关人员列举了几类订单状态,并给出相应处理建议:对于已经出运的但尚未清关的订单业务,建议尽快联系买方确认交易意愿及税收的支付问题,有投保的企业如预计有损失发生,应加快报损;而尚未出运的业务,企业则应积极与买方沟通,在贸易合同中明确因关税政策变动导致增加的成本划分,商讨针对此次进口关税调整提出排除申请、豁免申请或诉讼等,投保企业可与浙江信保营业部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在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下实施出运;如果未能与买方就后续合作达成关税分担机制,或暂无后期合作意愿的,则要谨慎后续出运。

“尤其需要提醒出口企业的是,和买家签合同时需要注意DDP价格条款的应用。”浙江分公司营业部有关人员表示,DDP是由卖方负责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并缴纳进口“税费”。如果合同约定了DDP价格条款,这意味着额外的关税将由出口商承担。

而从长远来看,出口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根本还在于要强化“内功”。专家建议,出口企业应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同时要寻求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以提升业务持续发展的能力。

海外诈骗案频发 接单前应充分进行资信调查

除了国际政治波动影响,近期以来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诈骗案频发,也需要引起防范重视。

“自2008年起,中国信保就开始接到有关海外买家提货后消失的诈骗案。2016年开始,此类诈骗案件在欧洲大幅增长,案件数量逾170件,金额累计高达2000万美金。诈骗买方也从一开始的主要集中在希腊和保加利亚等国家呈现出逐渐向瑞典、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其他欧洲国家转移的趋势。”浙江信保营业部有关人员介绍。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发现,诈骗方通常会收购一家经营不善的公司或者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冒用其他公司名义与国内出口企业进行交易,采购货物通常用于在黑市、集市上或者小型零售商店销售,主要产品为鞋服、生活纺织等日常生活用品;诈骗方善于利用展会来结识出口企业,在交往过程中表现热情、衣着豪华、宴请大方,以此获得出口企业的信任;交易过程中其一般使用公共邮箱地址,且对于出口企业的中信保信用额度高度关注,在知悉信用限额后通常会在限额内足额下单,以最大限度进行诈骗交易。

为此,浙江信保营业部方面建议,出口企业在交易前可以委托中国信保调取海外买方的资信报告,应特别关注买方注册信息、公司邮箱、官方网站、联系电话等信息是否与资信调查结果相一致。如提供的信息与资信调查获取信息存在差异,建议审慎交易;如信息一致,则重点核实买方联系人是否已得到公司授权。同时,对于主动询问中信保批复额度的买方,企业要特别予以警惕,交易过程中务必要求买方通过公司账户支付定金用以比对对方公司信息,必要的情况下可大幅提高预付款比例或改用更为安全的支付方式。
 (4月13日杭州日报,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