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日报5月29日讯:第三届世界杭商大会的热潮久未退去。一组数据说明杭商的力量:
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杭州的企业占了44席,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
杭州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位,估值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的第二位。
截至去年底,累计共有1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杭投资208个项目。全市累计设立各类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781个,投资超过220亿美元,足迹遍布了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
杭州的机遇就是杭商的机遇,杭州的发展就是杭商的舞台。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关头,广大杭商勇立潮头,乘势而上。
功勋杭商说——发扬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
世界经济的复苏还有相当长的时期,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最大亮点。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我们要做的是做好13亿多人口的内需大市场,我们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进入新时代,我们杭商应该倍加珍惜这个时代所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继承老一代杭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结合新一代杭商勇于创新的优势,发扬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爱国敬业,牢记“先富带后富”的社会责任,扎根实体经济,为社会创造更多有价值的财富,同时严守依法经营这一底线,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再立新功。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
杭商不一定“笑得最响”,但大部分都能“笑到最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杭商群体中会涌现出一批在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上名列前茅,以及在商业模式创新、传统实业与互联网融合转型、传统制造向服务经济升级、本土市场向跨国经营拓展等方面有所建树的新一代优秀企业。
最近几年我已经很少参加大型活动,但是碰到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活动,我一定不缺席。为什么?我认为这是我们老一辈企业家的一个责任,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我认为我们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容易成功。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
现在很多人问我正泰的目标是什么?我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更加绿色、更加安全、更加便捷、也更加经济。所以我想,如果求生存是谋发财谋发展的话,现在我们求生态应该是在谋环境、谋未来。
我想年轻一代,特别是年轻的杭商,是我们杭州的希望,也是我们祖国的希望。他们是真正的弄潮儿,我想给大家、给年轻一代的杭商讲一句话:心存敬畏,筑梦未来,虚实融合,知耻而行。
心存敬畏你才能够知耻而行,知耻而行你才能行如致远,所以我们要敬畏法律、敬畏规则,要敬畏未来,要敬畏未知。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
我觉得杭州最大的一个感染力就是创业氛围非常浓,第一是各种所有制企业在杭州能相得益彰,发展得非常好。第二是杭州的草根企业特别多,很多著名的企业都是起源于杭州,从小长大。
我觉得年轻一代杭商首先是要永葆老杭商的底色,创造年轻人的特色。我们杭州是受互联网的影响最深的城市,所以我希望我们年轻一代杭商,能够秉承发扬互联网精神,包括他的平等、开放、透明,一句话,阳光。
新一代杭商说—— 继往开来 拥抱杭州这棵大树
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
贝达药业蒸蒸日上的背后,离不开杭州这棵大树。我了解到,杭州未来除了要合理布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还要进一步统筹工信、科技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重点是对其创新关键节点择优进行扶持。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进一步助推我们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我们也会积极拥抱杭州这棵大树,在杭生根发芽。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方平:
我在人工耳蜗这个行业做了12年,虽然公司仍然还在亏损,但我依然会坚持到底。我的产品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所以在这里我做得很开心。
现在,我们是世界第四家、中国第一家实现全年龄覆盖且全面产业化销售的人工耳蜗企业,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企业高价垄断,让听障人士重获“新声”。我们的人工耳蜗还成功走出了国门,这不仅是对诺尔康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智造的肯定。
杭州卷瓜网络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琪:
杭州这座城市的形象和符号,与我们蘑菇街的品牌定位很相近,柔美、时尚。杭州还有着像阿里巴巴、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创新创业的氛围很好,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我们希望杭州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吸引更多服装专业的学校和企业一起,在杭州合作办学,构建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同时,积极引进服装制作高端技术,助力品牌国际化。
杭州康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鸣:
杭州非常适合医疗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杭州医疗器械产业在设备技术、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杭州也积极行动,主动上门给予相应的业务指导。比如我们企业所在的桐庐,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参展,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引进人才、鼓励大学生创业、培育产业品牌等方面也有相应的政策。
数梦工场CEO吴敬传:
非常开放的平台以及创新的机制,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新型互联网呈现的价值非常多,比如在政务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便民、利企、优政。一个城市不仅是钢筋水泥,它要为几百万的用户获得体验感,这需要城市的经营者做到全局的洞察,像今天的杭州,我们有幸作为杭州城市大脑的合作伙伴之一来参与建设,来推动整个城市新经济的繁荣。
“金凤凰”杭商说—— 做城市发展的贡献者见证者
辉瑞生物制药(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群:
我是一个新杭州人,挺早就听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所以我知道杭州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
新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都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我觉得制造业、实体经济,也是一个我们需要重视的行业。像生物技术,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就在前几天,杭州医药港小镇在下沙启动,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说明杭州市政府对这个产业高度重视。我们作为其中企业之一,有信心助力杭州市在生物医药行业取得长足发展,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
采埃孚转动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密特:
作为一名杭商,我的心必须为杭州而跳动。杭州需要更快、更现代的产业发展,以确保杭州位列中国最重要的城市前列。杭商为杭州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为人员就业提供保障,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土壤,并助力新技术、新流程的孵化培育。每个杭商都是这个城市发展的贡献者见证者。
杭州九阳欧南多小家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广勇:
杭州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极好的环境,为我们的设计师带来了不少的创作灵感。公司来杭14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因为,杭州在很多新兴产业领域引领全国,并且为创新创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杭州的高校为我们提供了产品的设计、营养研究等方面的人才储备,这也使得我们的产品品质越来越好。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
在杭州一直有一句流传面颇广的政府承诺——“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另一句是“最多跑一次”。基于政府对企业工作全方位的支持,现阶段杭州的营商环境能够让企业安心、放心、高质量地去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杭州也为各企业引进高科技、高水平的优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好政策吸引了好企业入驻,从而带动人才的进驻,这对杭州的经济、文化等发展都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贝贝集团创始人兼CEO张良伦:
杭州是我心目中科技与人文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从传统民营企业的崛起,到互联网时代独角兽的爆发,可以看出,相较一般城市对成熟企业的青睐,杭州对“新物种”更加包容,这也是我选择留在杭州的原因。
作为一名创业者,非常感谢杭州市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杭州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过程中,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加快特色创业小镇建设、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为互联网企业打造了优质的创业环境。
专家学者说—— 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更宽阔的新舞台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
我认为杭州将来是一个充满各种选择的城市,不单单是“阳春白雪”的人在这儿生活得幸福,还要让“下里巴人”在杭州这座城市看到未来和希望。
对于人才来说,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我们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让人才集聚的地方,在你这个城市创业创新,在市场竞争、在发展中真正成长出一种人才的生态环境。包括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最多跑一次等,我们看到杭州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澎湃新闻副社长胡宏伟:
改革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小政府大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杭商企业家作为其中一个主体,我觉得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企业家成功和走向未来根本的力量。
政府要做的就两件事,第一个给出一片天空让企业家物竞天择。第二个一定要分清政府和企业的边界点,不要越界。杭州、浙江在这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我认为未来应该继续深化改革,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更宽阔的新舞台。
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教授:
现在国家正在致力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目前我们和杭州萧山在探讨合作,杭州有汽车产业和信息经济的产业优势,再加上我们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研究界和产业界的合伙人,一起来合力打造这样的体系,我相信它一定能够助力中国无人驾驶和智能汽车的发展,能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位置,为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杭州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邢志清:
杭商作为一个创造财富的主体,并且一起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将在新一轮的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等发展机遇中,起到非常不一般的作用。这也需要杭商有以下五个核心能力:一种洞察未来的前瞻力,有颠覆以往的创新力,不断捕捉机遇的决断力,面临危机的应变力,还有商业伦理的约束力。
(撰稿:郭峰 徐兴科 摄影:李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