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10-30 点击数:330
人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而企业如何调动这个重要的、能够不断开发的资源,为创造财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就成为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从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如下:
一、个人基本需求的满足是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前提条件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最基本需求就是对物质享受方面的生理需求,如衣食住行等,只有在这个需求被满足后,其他的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站在企业管理者或领导者的角度,只有掌握人的需求,才能积极创造条件去满足员工的需求,有目的地引导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激励员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目的。
二、企业工作氛围的和谐是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领导者要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员工的不同意见,与员工们倡“和”,搞好团结,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好“一盘棋”的整体功能。倡“和”,不是单纯的无原则的调和,而是该民主则民主,该集中就集中,该批评也要坚决批评,要唱好“将相和”,自觉做到“内图同心协力,外谋合作支持”,努力弹好内部“协奏曲”,统筹兼顾多通气。在这种氛围中,不仅有利于班子团结,更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团结向上,形成“拳头”的力量。
“士为知己者用”。作为企业管理者或领导者,要敏锐地洞察员工的喜怒哀乐,关心、理解、信任、宽容和尊重员工。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在员工工作取得成绩时,及时予以褒奖表扬,在员工遇到挫折和不幸时,加以关怀慰藉,着意创造让员工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以满足员工的心理和感情需求。作为领导者,要精于冲破繁杂事务的包围,善当“伯乐”,愿为“知音”。了解和掌握员工的特长和性格,因才施策,因人放权,把应当委让之权真正下放给员工,使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发挥才能的空间,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能力,用行动使员工感受到企业支持人才脱颖而出的襟怀和热忱,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员工团结一心,共同为企业发展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恰当的物质精神激励是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企业的激励机制应结合整体制度的变化,从实际经营活动中不断地发现和清除不利于激励的因素,采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的激励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质激励虽有较大的作用,但过多采用就会降低情感方面的激励作用的发挥,因此,企业应运用恰当的情感和事业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综合激励方式,如给员工调岗加薪、绩效管理、重奖突出贡献人员等去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决定于其个人能力和激励水平两个因素的合成量。在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激励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工作成绩的大小。企业激励机制是否对员工产生了影响,取决于激励政策能满足员工需要的程度,其中精神激励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手段,它通过满足员工的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深度大,效果维持时间就长。
四、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是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制度保障企业的运行需要各种制度,同样,对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调动也需要制度去保障。首先,企业要建立适当的岗位制度,尽可能使每个职位都具有挑战性。“工作职位挑战性”就是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他所在的职位确实具有轻微的压力,并不断形成“压力就是动力”的岗位环境。其次,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真正实现能者上、弱者下的局面。“末位淘汰”与“工作职位挑战性”有同等功效,能够使员工之间产生竞争气氛,有利于公司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三是企业要奖罚分明,完善的奖惩制度必不可少。奖励可以促成员工取得高绩效、好业绩,员工在取得高绩效、好业绩后可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奖惩制度不仅要有奖,还要有惩,其实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只不过它是一种负激励。四是企业要为每位员工制定岗位目标制度。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成就、荣誉等目标。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作用。管理者要将人的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协助其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引导、帮助员工自觉、努力去实现其制定的目标,对于员工来说有不可替代的向心力作用。
总而言之,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方式方法会因企不同、因时不同、因地不同,但归结到一点,企业只有以人为本,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使之贯穿于企业员工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在企业的运营中长期地发挥出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正面合成效应,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摘自安徽工人日报,作者柳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