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论道

商海论道

Shanghai
如何为团队注入创造力?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1-26 点击数:708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一直在寻求创新。如果企业缺乏创新的意识、员工缺乏创造的激情,甚至连企业的经理人或是领导者也不知道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企业的创新无从谈起。日前,浙江大学EMBA邀请了国际著名创造力培训大师迪密思,为众多企业家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创新特训营”。现场,围绕“如何让组织更具创造力”,迪密思带来了充满激情和创新的演讲,并通过分组讨论与互动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创新挑战带到了特训营里。

  创造力的源泉

  需要才智、能量和方法

  创造力就是想象新鲜的事物并且付诸实践。

  创造力的源泉需要什么?

  第一是才智,即谁有创造的潜能。这里的才智不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才能,比如一出生就会弹钢琴、6岁就会做非常复杂的奥数题。这种才智是指,在工作当中,你能够想象,能够使一个新事情产生。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有创造的潜能。创造力是技能,是可以传授、可以学习的,每个人的创造力不完全一样,但每个人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提及技能,先说说四种创造性的技能。第一种是流利性。如果给你一个问题,那么在5分钟之内,你能够有多少种答案。如果在这5分钟里,你找到的答案越多,就越具有流利性。第二种是灵活性。你是不是能够产生新的想法,而且在不同的类别里面都能产生。第三种是原创性。你能不能提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想法。如果给出一个同样的问题,让你去想解决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两个别人想不到的方法,这就是原创性。第四种是细化,有些人只能写一两句简短的话来进行描述,有些人却可以写出很详细的描述,后者就是细化。

  第二是能量,就是对某个问题倾注的注意力和个人的资源。我们要把这种能量注入创造的过程。能量是非常个性化的,是从我们自己的内心发出来的,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社交性,因此跟周围的人有关系。在一个团队里,大家都有能量,所以这里的能量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能量了。

  第三是方法。方法是应对挑战的方式,使创造力更有成效,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去定义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方案,最后实施解决的方案。

  我们要用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发散性思维有自己的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暂不做批判。如果一名员工向老板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想法,老板却说,不要提这个想法,因为没有钱,这个方法不好。这名员工可能还有其他许多好的想法,但他不会再提了。每一个想法都应该有一个机会。第二个原则是数量。我们需要很多的想法,从50个想法中产生一个方法比从3个想法中产生一个方法容易。第三个原则是跳出理智。我们要去探寻梦想,甚至把荒唐、梦幻的想法带进来。第四个原则是延伸想法,在现有想法的基础上,把想法延伸出去,举一反三。

  集中性思维也有自己的规则,不过千万记住,不能同时采取这两种思维,创造的时候不能去批判,它们俩并不是好朋友。

  个人、团队、目标和系统

  组成创新组织的架构

  诗人坐在岩石上,面对大海写诗,这是创造力,但我说的并不是这种创造力,而是发生在组织当中的创造力。前者是漫无边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后者则是有结构的。创新组织的架构包括个人、团队、目标和系统。

  在创新组织里,很重要的要素就是个人。对一份工作,我们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反应:是一份苦差事,我们不喜欢做但不得不做;是一份事业,我们愿意做委曲求全的事,因为这些事可以帮助我们通向未来更高的目标;是一种使命,我们热爱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我们最具有创造潜能。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花了毕生精力去研究人的幸福感,他发现,吃的时候、喝酒的时候、购物的时候,人们很开心,但是这些快乐是短期的,很容易消失,可当人们处于一种完全投入的状态,他们的幸福感能够持续,而且持续很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的幸福感是最高的?一是做喜欢做的事情;二是做非常擅长做的事情;三是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兴趣、享受、满足和工作本身具备挑战的时候,激发的创造性最具有创造力,作为领导者,他的工作就是激发人们的热忱,从而使他们能够充满激情地创造。

  团队就是很多“个人”走到一起,带着一个目的。创新在组织里面不是一个个体的行为,而是一个团队的行为。

  关于目标,我们要问两个非常重要且基本的问题:在公司里,如何平衡运营效率和创新;公司的创新是什么。

  系统是发挥新的创意价值的机制。有不同的系统,我们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公司的系统。

  奖励成功、勉励失败、惩罚不作为

  公司应树立这样的创新理念

  有三种不同风格的创新,即突破性创新、持续创新和差异化创新。

  突破性创新的重心不在于改变现行的具体操作方法,而在于转变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即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对待组织变革,突破性创新就是要改变组织成员的信奉理论。突破性创新的实现不仅需要行动者做出表层的行动改变,而且更要做出深层的价值取向转变。也就是说,如果价值取向不转变,所有的行为变革和创新都只会在一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如太空旅行、绿色建筑就属于典型的突破性创新。

  而持续性创新是在现有市场框架内进行的技术或流程的改进,其目的是为主流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回顾经济的发展,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持续性创新,忽视了更具变革意义的突破性创新。然而,突破性创新常常能够使目前处于边缘的组织率先进入某些领域,并迅速占据主导地位,达到后来居上的目的。

  差异化创新在层次上又低于持续性创新,只要具备差异化即可,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

  对于创新的土壤问题,可以用理念、自由、参与、幽默和风险来说明。创新需要很多好的想法,一个好的想法能够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有人在背后鼓掌、有人在背后激励。一个好的想法常常不能实现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人排斥、有人嘲笑。因此,要引领创新思维,就必须喜欢这些好的或者糟糕的想法。好的想法在一种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在一种僵硬的公司体制下,也有可能会产生,但是缺乏言论自由,最终会限制创造力。从人类历史上来看,最具有创造力的时刻,往往是给人充分自由的时代。

  总而言之,一家公司应该树立这样的创新理念:奖励成功、勉励失败、惩罚不作为。

  (摘自1月26日杭州商报,记者商报记者 楼安娜 制图 陈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