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论道

商海论道

Shanghai
创新驱动托起浙江经济升级版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5-27 点击数:859

           

     浙江日报5月27日发表之江平的文章: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创新驱动是我们发展的核心战略。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创新驱动是唯一抉择。

  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路径,是引领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根本保证。这既是对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基本经验最重要的总结,更是对浙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指引。创新驱动力量巨大,它不仅推动经济量的巨大发展,更带来经济质的根本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人类历史中,科技犹如一把利剑,划开蒙昧的黑幕,将人类送往文明的彼岸。大工业时代开启之后,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21世纪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正奔走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场景中,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事业,依靠科技创新,就能更好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回望35年改革开放之路,是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催生了浙江传奇。

  这些年,浙江科学发展之所以走在前列,决定因素在于科技创新。钱塘两岸,灿若星辰的企业,为浙江制造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争得重量级份额;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更成为浙江打造未来竞争力的高地;浙江的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伟大成果。

  科技创新,更是历届省委锐意进取、一脉相承的战略抉择。2006年,全省自主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我省成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省份;省十二次党代会把自主创新作为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省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代前行,浙江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迈向更高境界,推动科学发展不断走向深入。

  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已成浙江上下共同心声。

  经济社会发展急切呼唤创新驱动。当下,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庞大的劳动力储备形成的人口红利,低廉的土地投入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减弱;不断发酵的环境议题,使得破坏环境的粗放发展,成为老百姓不让碰、政府不想碰、企业不敢碰的“高压线”;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将浙江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暴露无遗;新一轮科技革命,更使得科技创新成为世界潮流。不进则退,浙江的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强烈期待加快创新驱动。

  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科研资源相对匮乏,企业科技创新兴趣不足,高端科技人才集聚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研经费投入不够,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支撑力不强,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有较大落差,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增强。

  展望未来,创新驱动将为浙江的再次跨越开启强大引擎。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让浙江继续走在发展前列,有赖创新驱动;过上更好生活,续写财富传奇,有赖创新驱动。相信,勠力同心,携手并进,浙江一定能在创新发展上开创新境界!

  

企业是经济与科技的关键结合点,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无论是传统产业的企业,还是新兴产业的企业,都必须深化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转型升级是企业的永恒使命,企业转得快、升得好,社会产业结构就会得到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有了坚实基础。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是科技创新,科技含量越高,企业素质和效益就越好。工业企业如此,农业现代化、新型城市化、社会管理和民生工程也如此。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给当今社会带来了许多颠覆性的变化,我们只有主动地适应、应用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书写精彩。

  加快自主创新,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在产能过剩时代,需求成为市场经济最稀缺的要素。企业要走出产能过剩的困境,最根本的出路是通过创新,形成以技术、产品、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从而创造社会和消费者新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改造提升自有技术和设备,大规模推进“机器换人”。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设立技术中心,充实研发机构,招揽高级人才。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技术改造。

  加快创新要素整合,推动创新利益共同体建设。要素整合是大手笔、大文章。曾经,浙商像雄鹰一样敏锐地搜索、捕捉商品、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资源,以资源小省开创市场大省,其本质就是创新。今天我们面临的科技创新,也是一系列资源的整合,只不过它是更高端资源——科技、人才、项目、资本和市场的整合。我们曾经把传统资源整合得风生水起,也完全能成为一个更高级的资源整合者——创新资源的集大成者。浙江企业理应有这份自信、自觉。

  决定创新的最重要因素是科技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全球竞争中最为紧缺的资源。谁占据人才资源高地,谁就占据创新的制高点。

  培养引进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着力点。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往往联结着优质科技资源。他们手上有科研成果、科技项目、资金资本、研发团队、企业支撑、专利发明、竞争力强的产品。企业引进一个或一批高层次人才,能让这个企业寻找到发展的蓝海,获取丰厚的利润。当下,发达国家科技人才正在加快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流动。我国几十万留学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人才,这些年更是加快回流。这两个“加快流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优质充裕的人才资源。企业应有全球招揽高层次人才的眼光和心胸,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快速出击。唯有如此,才能打开科技创新的新天地。

  加紧培养高技能人才,关乎创新实践的成效。没有充足的高技能人才,科技创新之梦,就成了海市蜃楼,失去了操作者和基石。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缺高级技工。随着浙江发展进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有必要抓紧补上这一缺漏。深化教育改革,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应担负起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职责。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方面,我们要补的课还很多。

  为人才的集聚和发展搭建平台,政府义不容辞。创造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让科技人才心甘情愿带着项目落户;搭建各类人才平台,让在浙江落户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知名科研院所多一些再多一些;让各种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更加全面完善,奖励力度再大一点,让浙江成为各类人才开展创新的乐土。

  创新,始于科技,成于资本。

  没有资本的支持,科技创新之路将十分坎坷甚至无法起步。同样,科技创新蕴藏的巨大经济效应,对资本又有着无穷的诱惑。先进技术和市场资本一旦结合,结出的是科技含量高的名企,是竞争力强的名品,是具有国际眼光的名企业家,是不断积聚的财富。

  浙江,恰恰有资本充沛的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展现出对科技创新项目的兴趣。仅在宁波鄞州,就云集了53家风险投资基金公司,这足以证明民间资本对高科技项目的热情。倘若我们能将浙江充沛的产业资本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就会给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注入一股爆发力,那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蓝图。

  能否打通、完善资本进入科技创新的“任督二脉”,将决定浙江科技创新的生命力。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创立各类风险投资基金;鼓励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杭宁温湖等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抓住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积极创新科技融资体制。只有加快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科技创新才能远离资金“贫血症”,茁壮成长。

  改革开放,是创新的最深厚土壤。

  今天,唯有进一步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破除陈旧理念和制度障碍,让创新文化在我们的社会蔚然成风,创新才能成为一颗拥有了充足阳光雨露和土壤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比如,如何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如何从法律、制度上破除对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障碍,免除其后顾之忧?企业到海外设立、兼并和收购研发机构,有哪些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来浙设立分支机构,有哪些便利?科技企业的设立运营,还有哪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科技创新绩效如何考核评价?这些都需要在制度层面予以改革创新。

  培育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创新,往往意味着对旧传统的突破、对旧权威的挑战。这需要勇气,也需要宽容。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的创新文化。既要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也要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既要深化教育改革,也要充分发挥创新人物和企业的引领作用,让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如果说35年前的改革开放开启了一场经济革命,那么,今天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啻于开启另一场经济革命,它带来的积极成果将不亚于前三十多年发展的总和,它决定浙江人民创造财富的快慢,决定浙江现代化的成败。

  如此浩大的系统工程,注定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在全社会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敢为人先,敢闯敢干,锲而不舍,攻坚克难;也需要创新的各个环节明确各自职责:企业是主体,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更需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各方参与、社会协同的创新格局。

  让我们热忱拥抱创新,打造更具活力的浙江经济升级版!

     (桑秘,图片为编者所加摘自百度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