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济增速回落,新的经济增长点难觅,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都显得有些举步维艰。困难面前,不同企业表现出了不同的姿态,有的摸索着、探寻着,积极寻找自己的出路;有的休养生息,等待着春天的温暖与复苏;有的则纠结着、困惑着、忙乱着……
面对外部环境突如其来的转变,在这个时候,考验的不仅仅是企业领导人审时度势、掌控时局的领导能力,而且还考验着企业内部员工对自己企业的信心和对困难的承受力,当管理不能奏效、物质激励难以实现的时候,强大的企业文化凝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企业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愿景,有着整体认可、符合全员意愿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有着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企业文化,即使遇到惊涛骇浪,这个企业也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同舟共济、克服困难的不竭动力,终有一日,企业将迎来一个扬帆起航的春天。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日积月累创造的独特精神财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深远影响。企业文化并不是企业管理的时髦标签,在长期的建立形成过程中,它内化为一双企业管理的无形之手,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能渗入到员工的思想和工作里,以柔克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确保企业产品与品牌、决策与执行、组织与管理良好运作,进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动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已上升至核心竞争力的地位。
在企业发展春风得意的时候,不少人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锦上添花的事,而当遭遇外部危机时,又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虚无飘渺的,不仅无法立竿见影地提升经济效益,更是一种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其实不然。任何企业在自己的成长发展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危机,但无论遇到何种危机,面对危机采取的姿态、最终发展结果却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
纵观历史,国内外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都是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尽管他们的文化各具特色,但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使面对外部环境的危机,因为有着优秀的、健康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就能够促使企业这艘大船逆势而上开辟驶向成功的航道。1981年,杰克·韦尔奇接手通用电气公司,那时的通用电气的生产增长已远远低于日本的同类企业,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已经丧失。韦尔奇首先从文化变革入手创建了一整套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他认为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数年后的实践证明,这场文化变革让通用电气不仅为通用电气的股东创造了巨大财富,还把通用电气公司转变成为一个富有朝气与活力,善于变中求胜,发展潜力无穷、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公司楷模,并连续6年获得“世界最受尊敬企业”的称号。
再看国内,青岛海尔集团于1995年兼并红星电器厂,第一批被派去进驻红星电器厂的是海尔文化中心的人,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文化先行,并作为他们整个兼并的战略。当时已经资不抵债、亏损达到一个多亿的红星电器厂,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便扭亏为盈,用了两年的时间,红星电器厂洗衣机总厂成为洗衣机行业的第一名。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文明不曾断裂,薪火相传,始终屹立不倒,在世界发展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这不是因为安逸,恰恰是因为我们饱经磨难,无数次的天灾人祸,战火、洪水、饥荒、疫病、地震……中华民族仍然生生不息,愈挫愈奋,凝聚力愈强,这种异乎寻常的对苦难的耐受力和凝聚力,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苦难中站起来。全球性经济危机,是中国人从前不曾面对的新考验,是危难,也是一次重振凝聚力,重振信心的机遇。一个极好的例子,是刚刚过去的春节,尽管国家和每个百姓都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各地街市和家家户户仍然洋溢着红红火火的洋洋喜气,最困难的灾民,也盛上一碗腊肉拌饭,先祭亲人再过节……”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让伟大中国的民族文化精神又一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流淌而过,让人感动,又让人奋进。201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又提出“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话,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更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复兴的道路也许漫长,危险也许正在当头,但是机遇更是随之而来。正所谓大浪淘沙,总有许多企业在危机之后异军突起。
在如今外部经济情况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企业一方面要抓紧练内功、从细节做起,规范内部管理和流程;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企业凝聚力,加强交流沟通,激发员工为企业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当前世界的经济环境,也要求我们的企业有必要对自己已有的企业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对适合并促进企业发展的优良部分予以继承发扬,对企业文化体系予以改进和完善,扬弃旧文化,创造新文化,及时通过多种方式来支撑公司经营管理举措的实施以克服当前遇到的困难,化解经济危机;对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予以及时修正,形成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消除公司推行经营管理措施的思想和文化障碍。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只有文化领先才有经济领先,困境中的企业,依然需要深厚的企业文化来作为自身长远发展的动力之源。“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困境之后,我们依然可以凭借企业文化迎来美好的春天。
(摘自6月8日企业家日报,作者吴晓娟,单位: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