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论道

商海论道

Shanghai
中餐如何“开洋荤”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7-09 点击数:654

   德国总理默克尔昨日结束了她的第七次访华之旅。相对于利好双边关系的宏大访华成果,她6日向川菜大厨学做宫保鸡丁并大赞好吃的场景,更为普通中国人所津津乐道。

  爱吃中国菜,默克尔不是外国政要、名流第一人。就在今年3月,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曾带着女儿到成都一家火锅店就餐;去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成都时吃火锅捧红了香天下火锅和香菜丸子。再往前,对中国菜情有独钟的外国政要、名流,更是数不胜数。 

  虽说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从来不能简单看待,外国政要访华吃中国菜可能并不完全就是喜欢中国菜,实则有深层的政治、外交考量,但外国政要都爱捧场中国菜,也足见中国菜在海外的确影响巨大。

  而政要之外,随着中外交流扩大,中国菜更赢得了越来越多普通外国人喜欢。英国人去年调查发现,中国菜最受欢迎;有国际机构在17个国家的民调发现,9个国家的调查对象把中餐列为最喜爱食物之一;而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份名为《世界眼中的中国》的调查显示,中餐仅次于长城和功夫,成为“中国象征”。

  讲究色香味意形的中式菜肴绝不是一道道菜肴那么简单,更是中华饮食文化乃至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菜弘扬四海、飘香万里,赢得外国人舌尖的认可,确实可喜可贺,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但自豪归自豪,却不能盲目乐观,因为,海外中国菜目前还缺乏品牌度、信誉度,发展堪忧。

  放眼海外中餐业,少见招牌企业。海外中餐馆超过40万家,但能进入世界权威餐厅指南《米其林美食指南》的屈指可数。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餐馆就等同于大排档、快餐等不入流的低端餐饮业态,形象欠佳。

  导致这样的窘况,原因就在于“高不成低不就”。所谓“低不就”,即现在海外中餐馆多为历代移民为谋生而开,这种小规模经营演绎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的传奇,但也陷入了低档、廉价、环境卫生差等误区,整体档次不高。所谓“高不成”,即改革开放后,包括全聚德在内的一批知名餐饮企业纷纷走出去,但因缺乏经济实力、缺乏对当地的了解、经营不善等,未等树立品牌就折戟沉沙,几乎全军覆没。

  外国人越来越喜欢中餐,中餐海外市场越来越大,海外中餐品牌欠缺确实令人尴尬。但树立中餐品牌,指望小本经营的海外中餐业,难度很大,还需国内餐饮巨头继续扬帆出海。可喜的是,在商务部的支持下,现在又有一大批餐企正在走出国门。但能否站住脚跟,打下中餐品牌的江山,还需观望。

  改革开放以来,以“三只鸡”(肯德基、德克士、麦当劳)为代表的外国餐饮企业在华攻城略地,不论门店数量、消费群体还是品牌建设,都成就惊人,其成功经验值得正在走出去的中国餐饮巨头借鉴。那就是,中餐要国际化,就须“开洋荤”,要有国际化的视野、现代化和管理、标准化的规范。
 
(据7月9日重庆商报 文/刘凤羽,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