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6-11 点击数:913
一、民营企业牵手城镇化建设的客观性
1、民营企业牵手城镇化建设缘于特殊情结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培育和造就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民营企业大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过去曾因日子穷苦、劳力富余、耕地紧张等,纷纷从家庭作坊起步、社队工厂起身、乡镇企业起家,进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其初衷就是渴望增加收入,能够过上富裕生活,真正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体面和尊严。“生于乡下、长在农村”的民营企业的这种特殊“出身”和经历,使得他们今天与正在推进中的城镇化建设有着特殊情结。他们深恋着家乡的黄土地,期盼着那里的山更绿、水更清、地更肥、村更美,真情实意地关注着“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更希望城乡一体化目标的早日实现。因此,这部分民营企业关注、牵手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实乃历史渊源所系和浓厚情感所在。
2、民营企业牵手城镇化建设在于天然联系
城镇化的意义在于推动和加快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向二、三产业转移,通过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品味的不断提升,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和持续发展。民营企业能够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油鼓劲,也在于具有天然联系。一是企业坐落相联。如无锡的阳光集团、红豆集团、华西村等民营企业,他们不仅土生土长在农村,而且发展壮大到现代产业集团,其总部或者企业核心依然扎根在乡镇。二是经营活动相系。许多民营企业,产品生产在乡下车间,原料、商品仓储在乡下库房,物流配送在乡下基地。三是社会关系相织。由于历史原因,相当部分民营企业的领导还兼任当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等致富带头人,多年来他们将企业发展与乡村经济融于一体,以工建农、农工互补,成效非常显著。如波司登集团、梦兰集团、飞达公司等,就是一企带动一村的先进典型。
3、民营企业牵手城镇化建设出于致富思源
许多民营企业所以能够顺利发展、不断壮大以至经营得风生水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与“三农”的坚实依托和密切联系。土地资源的蕴蓄承载、富余劳力的强力支撑、生产原料的源源供给等等,无一不是这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因为如此,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他们致富不忘家乡、成功深知反哺。可以这样说,过去乡镇企业的异军兴起和突飞猛进,客观上促成了城镇化的发端和发展,今天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民营企业同样责无旁贷。他们深深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回报。牵手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先富带动后富、企富带动村富,实现家乡父老乡亲的幸福梦、城镇梦、市民梦,正是民营企业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二、民营企业联姻城镇化建设的必然性
1、“联姻”乃民营企业实力所能
一是有资力。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过数十年的打拼,现在已经有了相当积累和雄厚资本。如,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无锡非公经济数量占全市企业数量的2/3,去年上半年GDP总量达2236亿元,占全市的63.6%,固定资产投资1082亿元,占全市的64%。在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无锡就占据了24家。这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实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融资力量。二是有能力。许多民营企业不再是当初捉襟见肘的“手工作坊”,如今不仅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更是造就、培养了一大批企业核心领导和高端管理人才,他们已经具备了联姻城镇化建设的相应“资质”。三是有潜力。城镇化建设作为国家拉动内需的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谋划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支持。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鼓励政策,必将激发、调动更多民营企业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
2、“联姻”系民营企业实践所成
一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其实就是城镇化的发端。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客观上促进了以人口集聚、交换集汇、消费集中为特征的城镇形成;伴随着乡镇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许多城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辐射力不断增强,进而衍变成为更上层次、更具水平的小城市。今天,由乡镇企业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必将继续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二是民营企业用工吸引了当地大量富余劳动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既要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也要有工做、能生存。在这方面,民营企业有着成功的实践。红豆集团现有员工2万余人,其中本地员工就占有1.2万多人。三是民营企业纳税直接或间接支援了城镇化建设。如上所述,以民营企业为绝对主力的无锡市非公企业,2012年上半年纳税达289亿元,占全市税收的49.5%。民营企业的这一重要作用,对不断推进中的城镇化建设无疑是一种持续的财力提供和强大的动力支撑。
3、“联姻”为民营企业发展所需
民营企业与城镇化牵手、联姻,是一种共利之举、共赢之事。就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是持续发展需要联姻。未来10年,是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在拉动内需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路径时,民营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实现长远发展,没有理由拒绝与城镇化建设相联姻。二是转型发展需要联姻。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注重资源配置、讲究创新能力、提倡生态保护和提升文化魅力的城镇化。目前,不少民营企业习惯于粗放式的经营管理,要加快转型发展,万不可错失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良机。三是突破“瓶颈”需要联姻。在全球经济提振依然艰难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困扰。未来10年拉动40万亿投资的城镇化建设,将为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带来新的契机。
三、民营企业助推城镇化建设的可行性
眼下,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和广阔空间,民营企业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关键,努力走出一条企业发展不再简单摊大饼、城市发展不再一味筑空城的新路子。
1、找准切入点,在发挥优势上助推城镇化建设
民营企业要在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就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所在,找准助推的切入点。一要搞好“可为”分析。广义的民营企业,类型多种多样。无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资历深浅,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潮流中能否参与其中,事先都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准自己的定位,防止简单行事,避免盲目决策。二要进行“能为”论证。在可为分析的基础上,认真审视自身的最大优势是什么、突出特长在哪里,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进行“能为”及其程度的论证,以确定从哪个方面、哪些项目助力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三是确保“成为”实现。“能为”论证成熟和确定以后,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具体细化“能为”的各项举措,包括方法步骤、推进阶段,责任分工、具体落实等等,进而确保“成为”的顺利推进和圆满成功。
2、抓住关键,在突出重点上助推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涉及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等诸多内容,民营企业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总体而言,不妨在“四动”上做好文章。一是带动农民就业。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不仅要让农民能够“进得来,住得下”,还要能够“留得住,有钱挣”,而关心和解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就是最现实、最有效的举措。近20年来,中国85%的就业岗位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实践充分表明,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把握住商机、运用好舞台的民营企业,必将再次吸纳一大批农民就业。二是拉动农村消费。城镇化过程将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据测算,未来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实现约 1000多万农业人口的市民化,进而带动 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民营企业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消费观念更新上去用心,在消费结构升级上动脑筋,在消费适路畅销上下功夫,就没有理由实现不了“牵手”的共赢。三是牵动企业投资。城镇化的人均成本约在10 万元左右,未来10年要解决4亿农民进城,这将是一笔庞大的投资。国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民营企业的富余资本可以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四是推动产业升级。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集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势必扩大生活性服务业需求;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分工的细化,也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需求,随着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医疗、养老等生活服务性领域的需求也在增强。民营企业要紧密融合城镇化建设,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促进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中提升城镇化质量。
3、稳步推进,在注重实效上助推城镇化建设
民营企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在获得自身赢利的同时,确保新型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的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规模扩大,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一要求实。民营企业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定位选择、资金融投、产业调整、工程竞标、项目上马等等,都要量身而为、凭力而行。超出自身实际一味贪大求全、只顾“圈地”,难免又会重走过去资源浪费、无序竞争、效益低下、生态破坏的老路。二要求稳。着眼于利农惠农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稳扎稳打,稳步推进,做到“牵手”一个成功一个,“联姻”一处造福一方。三要求优。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全国的城镇化率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至少需要10年以上时间。民营企业助推城镇化建设要有战略眼光,要作长远谋划,既要不断做大做强,更要力求做好做优。要结合政府规划和当地实际情况,开拓创新打造优质品牌,千方百计形成鲜明特色,因地制宜突显自己亮点,这样“助推”就有了长远生命力,实现长期性“双赢”就有了坚实保证。
(桑秘,摘自6月11日企业家日报作者孙周萍,图片摘自百度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