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有让能力成为就业创业的门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才能激发年轻人的创业热情,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充分释放市场经济活力。
近来,有两则新闻引人关注。一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作出的重要批示中提到: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一则是安阳工学院准毕业生孙梦涛,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却遭遇学历歧视,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
从相关报道看,孙梦涛不论是在学业还是能力上,都是很优秀的。可是,他投出50余份简历却未收到过一次面试通知,这揭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很多单位企业仍旧注重“学历血统”,非名校生不要。孙梦涛的一位学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以本科学历求职的时候,也几乎接不到面试的通知,可自从考上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后,投简历就几乎“百发百中”。类似现象并不鲜见,今年3月,湖南省选拔2015年选调生过程中,有10个市州明文规定考生必须是“985”“211”高校毕业生,引发社会关注和质疑。
除了就业方面,在创业方面也同样存在各类难以逾越的门槛。在创业过程中,仍需要经过繁冗的审批程序,不仅要耗费时间精力,还可能需要打点各方。前不久,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给民众办事设关卡,称“证明‘你妈是你妈’是天大笑话”。在就业创业领域,形形色色的门槛,压抑着年轻人的就业创业热情,急需用进一步简政放权来打破。
“互联网+”时代激发了最大规模、最高热度的创业潮,草根化、大众化成为这场创业潮的显著特征。这意味着,繁琐审批、层层设卡,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在这个众创时代。支持鼓励创新创业,就必须让简政放权节奏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创造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可见,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除障碍,一方面需要打破“学历”禁锢,矫正就业观念,激发就业创业活力;另一方面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就业创业热情的“乘法”,解决好阻碍就业的“堵点”、影响创业的“痛点”和公共服务的“盲点”,为就业创业减负清障。但简政放权不仅仅是降低门槛,下放审批这么简单,未来政府部门要出台更多更为务实的优惠政策,要少管多放,让更多年轻人能够轻装上阵,让80后90后的创业者,真正成为新一代的中国合伙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那么,打破就业创业门槛,冲破阻碍就业创业的束缚,就是这生动局面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唯有让能力成为就业创业的门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才能激发年轻人的创新创业热情,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充分释放市场经济活力。(据5月12日重庆日报,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