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5-02 点击数:921
卓勇良
浙江投资自2011年以来形成了新一波的加速增长态势。在政府性投资一马当前的引领下,浙江民间投资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2010年至2012年,年均增速达到26.9%,比全省投资平均增速高出4.7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达到71.0%。
民间投资的较快增长,再次显现了浙江区域经济巨大的内在活力,增强了推动浙江实现四翻番的基础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显现出了回归消费主导的重大趋势性变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投资重要性下降。长期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均资本增长。根据我的同事的研究,当前浙江制造业人均资本仅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民营企业是技术进步和投资增长的生力军,浙江在促进民间投资增长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何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是浙江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政府要创造好环境,建设好基础设施,加快改革,建立起一整套能让民营企业进得去、退得出,有机会、能赚钱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民间则需要加快投资转型,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形成可持续的内生活力。
促进投资结构转型,从制造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民间投资要成为浙江经济从物质生产至上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产并重转变的重要推动力,这是从源头着手的结构优化升级之策。这几年,浙江投资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3年一二月份累计,如果不包括房地产,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已达43.7%。投资的知识密度和资本密度也有了较大提高。前些天我们去吴兴和海宁调研投资,企业家表现出了对于投资社会事业的极大兴趣。这里的关键是政府加大改革力度,放松规制,破除垄断,强化制度建设。
促进投资方式转型,从粗放型投资向集约型投资转变,从外延为主的投资向外延与内涵结合的投资转变。浙江的土地紧缺今后将是长期常态化趋势,天上不可能掉下土地来,扩大投资只能走集约化之路。浙江企业家已开始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乐清市2012年工业投资中,零土地技改投资比重已高达52.8%。提升集约化水平有很大潜力。我在日本静冈参观过养乐多的生产车间,流水线有较多的立体布局元素,非常紧凑。而前些年我参观过的省内饮料流水线,都是松散型的水平布局。促进多种形态、多种方式,以及具有较高技术经济水平的集约型和内涵型投资,应该成为浙江民间投资的基本选择。
促进投资主体转型,从经验型企业家向知识型团队转变,从农民企业家加农民工向马云加海归转变。浙江的多数企业家,是在口袋里没钱、脑袋里缺乏知识下创业起步的。这在短缺经济和要素价格较低时代,尚不至于成为较大问题。但随着浙江发展水平的提高,需求不足时代的来临,对于投资主体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浙江相当多的企业家虽然早已实现了自身转型,但现代经济的规模性和复杂性,已经不能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而应该有一个多种专门人才结合的高水准团队,在企业家领导之下展开积极的工作。造就无数个马云与海归结合的高效率投资团队,不仅将较好地形成浙江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班子保障,而且将极大地开拓浙江投资领域。
(作者为浙江省改革和发展研究所所长)
(摘自5月2日浙江日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