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1月19日报道: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制造中心副总监唐桂英,进入公司17年,从一名实验室的普通实验员干起,勤学善思,善于在实践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逐步成长为公司一名技术骨干和重要管理人员。2016年,她再度被任命兼任集团下属重庆国泰康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制造总监。唐桂英获得不少殊荣:2017年被评选为首届“合川十大工匠”,同年荣获“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获得合川区“钓鱼城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2019年又收获“2018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初入职场 勤学善思
2001年7月,唐桂英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师从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工程师阮俊,从事植物化学和药物研发。2003年,唐桂英入职重庆希尔安药业。
唐桂英初来乍到就被公司委以重任,参与一项重大研发项目——小儿黄龙颗粒产品开发。最初感到无从下手的唐桂英,跑遍了市内的各大书店,购买各种专业书籍,还自费购置了当时还价格昂贵的电脑,下班之后便在家里通过书籍和网络进行自学,常常熬到第二天凌晨才睡觉。同时,利用丈夫在西南大学读博的便利,每到周末,唐桂英便跑到西南大学图书馆,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工作状态,持续了整整3年。在那里,她又遇到一位良师益友——希尔安药业副总经理吕姗珊。在教给了唐桂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同时,吕姗珊独特的思维方式、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对实验结果的精准要求和高效率也让唐桂英受益匪浅。
不断创新 勇攀高峰
新药研发是一个严谨而漫长的过程,从早期的动物实验到一期、二期、三期临床,一般需要花费10年甚至更久,这不仅考验科研人员的专业性,更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为此,唐桂英的工作时间几乎全泡在实验室里,经常观察分析,研究门道,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自己所在实验室还亮着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迄今,唐桂英已经拥有了6项国家专利发明,并主导或参与开发了18项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6项国家发明专利,分别是南瓜多糖的膜分离技术生产方法、大田基黄降血压产品及其生产工艺、一种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广西地不容制备左旋四氢巴马汀盐酸盐方法、广西地不容制备左旋四氢巴马汀硫酸盐方法。
唐桂英致力于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她参与研发的创新中药“小儿黄龙颗粒”为国内首个自《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经临床验证效果明确的治疗小儿多动症的自主创新中药新药,并于2011年底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该新药证书的获得,标志着“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中药新药在重庆诞生”,先后被列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新华网、医药观察家网纷纷予以报道。她主持的创新中药六类“乐妇康胶囊”,其临床批件转让至湖南德康药业有限公司,为公司获利300万元。
近年来,唐桂英承担并完成6项重庆市科技项目,且均已通过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验收;开展中药大品种技术升级改造3项,部分已实现成果转化,为公司解约成本或获利上千万元。
据了解,唐桂英目前参与且正在实施“制药行业的儿童中成药数字化车间新模式应用”(国家工信部)、“高职中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国家教育部)等项目,为公司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乐于奉献 永无止境
一项成果背后,是无数次实验论证,是这个领域的实验还没结束,另一个领域的实验又开始。这需要唐桂英拥有清晰敏锐的头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唐桂英不仅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产品开发、中试生产以及产品投产后的工艺改进,还自主研制出各类药品,给公司带来近10亿元的销售额。
在产品研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不少难题,经她的“巧手”点化后,都被一一破解。直到现在,唐桂英依然没有放下心中的研发之路。她仍然在空闲时间,走进实验室,走进车间,一次次地做实验,进行数据分析。
“您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唐桂英只是淡淡地回答:“6个字:求精、创新、传承。具体来说,首先是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其次是创新、求变,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最后就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新人。”
潘锋 陆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