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南川大观镇铁桥村党支部书记唐继泽不当老板当支书 ——“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6-25 点击数:747

     

      唐继泽(左一)和村民们在香草园里察看香草种植状况。 记者 罗静雯 摄 

      重庆日报6月25日讯(记者 罗静雯)在主城区大大小小的茶叶店里,产自南川天绿园名优茶厂的茶叶一直俏销。但茶厂老板唐继泽自几年前担任大观镇铁桥村党支部书记起,就把生意交给家人打理,自己一门心思扑在了村子发展上。

    “个人挣钱,挣再多也就那样,要让乡亲们都有钱挣,过上好日子,才算建成新农村嘛。”6月17日,黝黑精干的唐继泽接受采访时,给记者斟上一杯清茶,就此打开了话匣子。

    承包茶园创业--带动500多村民种茶

    1981年,26岁的唐继泽从部队转业后,成为大观茶厂一名工人,从此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

     2003年,受市场影响,大观茶厂濒临破产,当地茶叶收购价下跌,加之村民管护不当,每亩茶叶收入不足500元。

     见此情形,唐继泽颇为心痛——茶树寿命为120年,高产期为60年,而铁桥村茶树多种于上世纪70年代,可谓正值盛年:“我想干脆自己承包来经营,只要好好管理,产量一定能上去。”

     唐继泽从村集体手中承包下300亩茶园。他凭借20多年积累的种茶技术,又邀请技术专家传授科学种茶方法,两年就实现了高产。

    当时,大量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原本红火的大观茶叶产业日渐衰落,甚至出现茶贱毁树现象。

    “农村发展一个产业不容易,绝不能让大观茶叶牌子就这样败了。”唐继泽主动提出,用保护价收购村民的鲜茶叶,之后又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肥料、驱虫药、技术培训和销售服务,为茶农免费授课,讲解茶叶施肥、锄草、防病治虫等技术,重树茶农信心。

      迄今为止,合作社已先后吸引500多位村民加入,茶园面积扩大了10倍,每亩最高收入突破5000元。

     50岁的村民陈巨模说,他常到唐继泽的茶厂打零工,每年光这项收入就有上万元。

    致富能人---转型创富带头人

    2007年底换届选举,唐继泽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从致富能人到创富带头人,唐继泽深感责任重大。

“光靠种茶,撑不起整个村的发展。”常年走南闯北,唐继泽深知,必须先抓基础设施建设。

     当时铁桥村仅有一条机耕道与外界相连,水利设施几乎没有。穿村而过的龙川江一发大水,两岸庄稼就面临减产甚至绝收。

    唐继泽千方百计申请项目。他盯准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铁桥村位于南川区农业大观园内,可以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打生态农业、乡村旅游。”

    村里因此争取到市政设施专项资金、水利专项资金等多项资金,完成了农村公路改造升级、龙川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多项工程,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重庆主城到南川的高速路通车,从主城到大观只需40分钟,投资者纷纷到大观种优质水果、搞花卉苗木、发展乡村旅游。唐继泽把村民召集起来,发动大家集体流转土地:“要整出规模、整成产业,才有大收益。我的茶园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而且你们还可以就近打工,多方便。”

    村民蒋兴志说,那段时间,唐书记反复给村民做工作:“我们都遭他说烦了。”

    不过绝大多数村民选择信任唐继泽。一社的骆长林、骆长槐兄弟俩说,唐书记当村干部没有一点私心:“他做的事情肯定是为我们好。”

    目前,全村5700多亩耕地、3000多亩林地中,已有2/3集中流转,建起了猕猴桃、花木、优质粮油等连片示范基地。其中仅花卉苗木产业就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数百名村民就近打工挣钱。

    老板支书的梦想

     三年前,铁桥村人均年收入不到6000元,去年则突破了1.1万元。但唐继泽还有更大的梦想。

“我希望建设‘美丽乡村’,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唐继泽掰着手指头,一桩桩讲未来筹划:

    “产业发展起来了,农产品要进大市场,目前村道只有4.5米,显然滞后了。”唐继泽说,从高速路到大观镇的道路没问题,但从镇到铁桥村,大型车辆还是进不来,至少要提档修到6.5米以上。

     还有正在实施的“小农水”工程力度也不够大,由于资金有限,只有1/3的村社在搞。“农业是靠水吃饭。农民们都盼望不管天干地旱,水利设施都能排能灌。”

     尚未改造的田坎坡地,也是唐继泽惦记的重点:“希望后期能争取更多投入,完善基础设施,让我们村的美丽乡村路走得更快更稳。”

   (桑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