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重庆杨小华:5年打造“亿元幸福村”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7-15 点击数:1136

   

  杨小华(右)到村民家中走访。 记者 罗静雯 摄

    重庆日报7月15日讯(记者 罗静雯)一个4000多人、自然资源也不丰富的小村,却在几年间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还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奥秘何在?7月上旬,记者赴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思居村采访时,村民异口同声地说,全靠村党委书记杨小华带领“两委”班子动脑筋、想办法,才把思居村建成了“亿元幸福村”。

    说服村民迁祖坟 建起创业园

    2009年前,思居村还是土坯墙、泥巴路的典型农村。眼瞅着离合川城区仅4公里的村边公路上车流日渐增多,有拉建筑材料的、拉畜禽粮食的,杨小华和“两委”班子坐不住了。

   恰在这时,街道办负责人也找到杨小华:“你们村离城区近,路况也不错,有没有想过引进企业?”

   杨小华兴奋得直点头:“村党委就想在村里建一个创业园,既发展经济,又能实现村民本地就业。”

    说干就干,街道办派负责城建的工作人员下村协助规划选址。

   几天后,工作人员选好了地址,地块里却有好几座村民的祖坟。在农村,要是动了哪家祖坟,那可是天大的事。

   “为了村里的发展,我只有得罪人了。”杨小华逐家逐户动员,无一例外遭了冷脸。一个姓黄的村民更是吼道:“这事没得商量!”

    杨小华觉得憋屈,但想到全村发展大计,决定继续当“恶人”。他请老党员和村民亲戚协助做说服工作,承诺迁坟的事由村里一手包办。

   若干次登门后,姓黄的村民终于松了口,但要求迁坟时杨小华必须到现场。

    杨小华二话不说答应下来:“迁坟不要你家出一分钱,今后全村人都会感谢你!”

   一周后,推土机开进了选好的创业园址。几个月后,重庆辣媳妇君哥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入驻创业园的首家企业。

    如今,创业园里已有30多家企业,包括机械、食品、园林等。不光推出一批农副特产品牌,花卉苗木产品更占据了合川城区七成以上市场。2011年,全村工农业产值突破1亿元。

   创业园的茁壮成长带动了劳务经济发展。思居村村民就近打工,一天起码能挣五六十元。70%的外出务工者逐步回流,去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当年杨书记说要感谢我们,其实我们才该好好感谢他。”曾不愿迁坟的村民说,如今日子越过越好,多亏杨书记有眼光、肯受气,一心一意带大家致富。

    “民情会所”为民解难

    村民腰包鼓了,但杨小华和村“两委”没有飘飘然。

    “ 农村文化休闲娱乐比较少,有些人有钱就打牌喝酒,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杨小华反复琢磨,决定创建“民情会所”。

    “这个会所的主体除了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还有党员和村民志愿者,主要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帮扶救助、教育宣传等免费服务。”杨小华告诉记者,不少村民踊跃加入会所,先后为群众提供农事服务148次,技术培训98次。“大家都觉得自己做了有意义的事。”村民说。

    会所里还贴出了《思居村幸福约定》。这个由村党委倡导、全村通过的《约定》明确要求:“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对丧失劳动力无固定收入的老人,其子女必须尽赡养义务,保证老人每人每年600斤口粮,500元零花钱,两套新衣服……”

     “幸福感不光取决于经济。”杨小华说,村党委为此开展了“四创五有”活动——“四创”即经济创收、环境创美、民风创纯、生活创优;“五有”即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民有所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幸福思居’”。

    杨小华掰着手指自豪地说,现在全村80岁以上长寿老人有100多个。60岁以上的老人和伤残人家均有专人扶助,171名留守儿童都有“代理家长”照顾。

    因收养弃婴广受关注的盲人兄弟赵光富、赵光辉是思居村村民。赵光富说,这些年每季插秧收谷、种玉米等农忙时节,杨书记都会组织村民帮忙:“闺女长大没有洗澡的地方,我到民情会所找杨书记反映。没几天书记便带人和材料来,给我们建卫生间,还安了自来水。”

     73岁的村民文明理多次获得村里“幸福老人”称号。他告诉记者,大儿子在合川打工,每周末都回家帮助干活,3个子女每年给他和老伴近万元零花钱。老人笑称:“有杨书记这样的好书记、好干部,我们肯定过得幸福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