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大学知识+香油辣子+安岳苕粉 外贸主管开始酸辣创业梦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8-27 点击数:970

             

     在重庆晨报8月27日讯(记者 陈军)在周正波看来,读了大学再创业,并不是要提出一个多么高深的指导理论,而是在平时的行为细节中,会运用到一些自己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

    昨日,创业卖酸辣粉的白领小伙周正波在店里亲自为顾客打作料。 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27岁的周正波说自己创业能更好地“圆梦”

  大学的知识和经历成为他创业的基石

    重百超市大渡口店进门右手边有一个“重百小吃”,老板是27岁的年轻小伙子周正波。戴眼镜的他曾经是一家港资外贸企业里坐办公室的主管,而今戴着围裙的他在灶台前是一个熟练的“大师傅”,他的酸辣粉作料让一个叫James的老外成为了他的“粉丝”。周正波不断产生出新的创业梦,他感觉大学的知识和经历在潜在地推动着他,成为他创业的基石。

    外贸主管改行开小吃店

     周正波的老家在四川安岳两板桥镇,与重庆大足区挨得很近。2008年,周正波从石家庄外国语学院专科毕业后,就到广东东莞找了一家外贸企业的工作,不久跳槽到深圳一家港资外贸企业,3个月后当上外贸主管。公司给周正波的待遇不错,包吃住,月工资5600元,是当普通员工工资的3倍多。这让在安岳老家的母亲侯大惠觉得很有面子,邻居们都说,读过大学的娃娃,找的工作就是不一样。

    周正波是家里的老三,有两个姐姐。2010年底的时候,因为搬家,二姐想把自己在大渡口重百超市的小吃店转让出去。得知二姐的这个想法后,他想把店盘下来创业,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当即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你如果要开面馆的话,当初还不如不去读大学,这样本钱还厚实一些。”

    但是周正波有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打工,自己的一些想法不一定能实现,而自己创业当老板的话创意就很容易变成现实。“我在读大学时,与人合伙买了20辆旧自行车出租给同学。到毕业时成本全收回来还小赚了一笔。我自认为是一个有想法和梦想的人。”

    作料不可口遭客人吵

     2010年底回到重庆后,他用自己打工挣来的3万多元钱把二姐的饮食店盘了下来。2011年春节过后,他的店开业了,当时只请了两个工人。二姐给了周正波一周的简短培训,包括灶台上的操作。虽然学得很虚心,但自己独自操作后,还是出了状况。一次,他给顾客煮抄手时,却在里面加了醋,这让客人非常不满,“哪个馆子像你们这样煮抄手嘛,加了醋怪难吃。”这个时候,他只有上前赔笑脸,不停地道歉。

     为了取经,杨家坪、解放碑、江北等地的酸辣粉小面店,他没少去过。“研究来研究去,我发现老家安岳的红苕粉很好,煮出来有嚼劲。”周正波一边向开餐馆的朋友请教,一边在网上学习,改进了煎油辣子的方法后,酸辣粉的味道就特别香,有时一些顾客在街面上行走,都会顺着香味走进店里品尝。

    好吃的味道让老外成粉丝

     渐渐地,店里的回头客多了起来,现在周正波的小吃店平均一天要接待七八百人。大渡口金都会楼上,住着一个美国人,30多岁,名字叫James。周正波回忆起第一次与他打交道时的情景,当时这个老外从超市出来准备到小吃店来吃东西,员工们听不懂这位老外的话,周正波走上前去很快解围,“读大学的时候,我的口语就是强项,与他交流相当轻松。”

     外国客人不相信一个小吃店的老板居然有这么好的英语口语水平,此后,James经常来店里吃东西,还为他带来一些新顾客。几次交流后,James说自己在江北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当外教,希望周正波以后也可以朝这个领域发展,直到现在,两人还经常有邮件往来。

     目前遇到创业瓶颈

    2011年春节后三个月,周正波的小吃店用行话来说是“打得走”,经营所得除去各项开支后所剩无几。当年5月1日后,他逐渐有了赢利。到了今年,经过两年多的经营,他大约挣了20万,在钢花路黄葛大楼买了一套二手房,付了首付。“不过做餐饮很辛苦,这两年我几乎没有休息日和假期,两个春节都是在店里忙生意。”

     去年,他试着把店面交给别人管理,结果那两个月的经营额直线下滑,周正波不得不再回店里。周正波打出的酸辣粉作料就是不同,不少顾客都点名要他亲自打,“只要我在店里,光是酸辣粉,一天卖300碗没有问题。如果要开分店的话,肯定要有一个技术过硬的掌勺师傅。”

     拥有更大的梦想

     周正波希望自己能开一家大型连锁食店,但是一直没有想好自己的牌子,他希望读者帮忙取个适合他的名字。

     虽然周正波从深圳的朋友那里打听到,自己原来的主管职位现在一个月工资是7000元包吃住。但创业两年多来,他还是想把自己的生意做大,比起为别人打工,心里更有底气,离自己的梦想更近。

     在他看来,假如没有读大学,经营模式和理念肯定没有现在好。读了大学创业,并不是要提出一个多么高深的指导理论,而是在平时的行为细节中会运用到一些自己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他在自己送外卖的名片上,印着两行小字,“我们精益求精,只为您的放心;我们马不停蹄,只为您的满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