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童作伦:私企老板不管企业,而管村民致富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11-10 点击数:916

   卷起裤腿、脚上沾满泥巴、开着奥迪A6行驶在村道上,时不时探头和村民打招呼,见到挑重担的村民还载上一程……在北碚区静观镇集真村,时常会见到这样一个人。他曾是摩配企业老板,2007年放着自己的企业不管,通过选举成为集真村村委会主任,通过6年的艰苦工作,让集真村1500名农村居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他就是童作伦。

  不当企业老板当村主任

  1990年,20岁的童作伦大学毕业,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四处寻觅生计,但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在外零零散散做些事情。1995年春节刚过,25岁的童作伦到主城做生意,经过几年打拼,积累了不少资金,便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1998年,童作伦回到集真村创业开办摩配厂,生意非常红火,到2007年,年产值已达2000多万元。

  虽然自己富裕了,但是村民的经济状况却没有改变。那时的集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每当看到村民早出晚归干农活,忙得一年到头只够维持生计,这让童作伦产生了为乡亲们做点事情的想法。2007年,童作伦被推选为集真村村委会主任。

  任村主任后,童作伦将自己的企业拿给老婆管理,自己则拿着1500元月薪,把心思全花在村上。

  走家入户化解群众敌意

  刚上任,童作伦就走访了全部党员和大部分群众,掌握了村里实际情况。

  2008年,台湾农民创业园拟入驻集真村,土地租用、房屋置换等给集真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当时,面临土地流转问题,原本就对村干部强烈不满的村民,对此反对更加强烈。童作伦在给村民讲解土地流转政策和房屋置换政策时,村民一听说要拆他们的房子,就立马黑脸,把搬给村干部坐的凳子收了、端的水倒了、将房门关上了……

  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童作伦只能到每家每户给村民细心讲解政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村民,他家住在公路边,条件较其他村民相对好点,他是反应最强烈的,讲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童作伦说,但不能因为他一个人影响了整个工程,童作伦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做他的工作,甚至动用了一切关系,包括亲戚、朋友、熟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童作伦连续半个月、每天都到他家谈话后,他终于同意签订协议。余下的村民看见该村民签了,也就跟着把协议签了。2008年底,台农园成功入驻集真村。

  成立合作社村民当股东

  台农园入驻后,该园区解决了当地很大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为了让村民更好地增收致富,童作伦带领村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租给业主,村民自己当“股东”,从而引进业主入驻集真村建设项目,带领村民致富。

  “我现在只是坐收租金的钱就花不完了,这都得感谢童主任啊,没有他,我们恐怕现在还是土农民呢!”54岁的村民周承发高兴地说,之前自己是农民,由于家里人多,房子有900多平方米,通过1∶1置换后,现在已拥有10多套房产,按照当地的价格,周承发的10多套房子,可以卖230万元左右。

  “很多农民家都有几套房子,将多出来的房子出租或卖掉。”童作伦说,他们还成立了房屋租售中心,将老百姓的房屋信息发布给中介,现在全村有80%的房屋租售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童作伦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已引进农业企业20多家,工业制造企业10多家,解决了全村人的就业问题,还吸引了较多外来务工人员。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不到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8000多元。该村已经土地流转2400多亩,涉及农户800多户2400多人。全村现在已有1500户农民通过房屋置换住上了新居。土地流转后,60岁以上老人除取得流转金外,每月还享受160元的生活补助。

  村民好了企业业务降了

  记者在集真村看到,居民小区门外装有门禁系统,并有保安看守,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小区内的绿化和城里人住的小区没有区别。

  “只要村民生活好了,企业业务降低也无所谓。”童作伦说,在担任村主任之前,自己的企业年产值达到了2000万元,货物从来就没有库存。由于自己没有管理,销售上存在漏洞,2007年就积压下了100多万元的货,企业的年产值由原来的2000多万元下降到现在的50万元。
   (摘自11月10日重庆商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