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南岸区广阳镇“互助家园”富了乡亲,和睦了百姓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5-19 点击数:718

    据重庆日报5月19日讯:互助家园,是广阳镇进行社会管理探索的一大成果,通过组建互助之家、互助组、志愿者服务队,让村民开展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矛盾互解、安全互保等活动,从而形成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协调的新局面。

产业依托 壮大了枇杷产业

回龙桥村的枇杷基地是广阳枇杷的主要产地,该村户籍人口2477人,但之前外出务工就有近700人,其中70%为男性,这样一来妇女便成了生产生活的主力。

2011年,该村成立了南岸区首个“留守妇女互助家园”,其本意是帮这些留守妇女找些诸如刺绣、跳舞之类的事做,打发闲暇时光。但很快,互助家园便开始在生产方面发挥作用。

“大家关系比较熟,看到谁忙不过来,都赶过去帮忙。”村民夏恩红说,刚开始都是义务帮忙,后来有人提出,义务帮忙不能长久维持,还得收费,于是便象征性地收取费用,“谁都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收费也基本上是礼尚往来。”

人多力量大,曾经一度因为劳动力短缺而遭遇的枇杷地荒芜问题,很快迎刃而解。张子清今年75岁,几个孩子都在外务工,家里3亩多枇杷地管不过来,好在互助家园的人经常过来帮他套袋、施肥,让3亩多枇杷长势良好,今年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每亩收入两万元。

其他村民同样如此——在互助家园的助力下,广阳枇杷不断壮大,去年回龙桥村的枇杷种植已扩大到3000余亩,实现销售收入7170万元,带动农家乐餐饮住宿等消费436万元,有力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功能延伸 从互助到自治

一个妇女组织竟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这让村里、镇里非常高兴,开始思索怎样进一步激发其潜力。

回龙桥村党委书记刘官权认为,完全可以让它成为村里和村民联系的纽带,成为村民自治的一个平台。

经村民同意,村里对互助家园进行重组。互助家园下属3个互助组,分别对应该村的3个社,互助组成员由网络长、联络员和信息员构成,其中既有村社干部,也有普通村民,实现了村里互助网络的全覆盖。

新的互助家园,其宗旨是“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矛盾互解、安全互保”,这突破了原来仅关注生产的框框,成为村民参与村里大小事务的渠道。

有的学生家庭缺钱缺力,互助家园便发动志愿者献爱心;村民间为小事发生了纠纷,互助组成员就去调解。去年,互助家园全年收集到村民困难和社会矛盾317件,解决276件,其中87%是由互助家园内部解决。

聚集言论 成为群众意见“收纳箱”

从生产互助、到矛盾解决、再到生活互帮、安全互保,在回龙桥村,连刘官权都坦陈,村里许多事到互助家园那里就已经解决,自己比以前清闲了好多。抛开了那些琐事,也有时间来思考村里怎么发展。

正因为互助家园的作用巨大,赢得了村民的信赖,成为了村民意见的“收纳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这些意见通过互助家园得到了很好的回应。

例如,有群众反映2500亩枇杷地无水灌溉,11万元资金就很快到位,对部分灌溉设施进行了修复,从源头上解决了灌溉问题;有人说,富硒枇杷引进已有好几年了,品质有些退化,这个问题也得到了重视,上级拨付资金7万元,用于村民购买苗子。

刘官权说,关于互助家园,需要探索的地方还很多,比方说,在组织机构细化以后,对于资金的管理就要更加严格,必须按照互助资金管理办法来执行,“此外,如何做到‘三事分流’(大事协助、小事共助、私事互助)和互帮互助相结合,这是值得研究的自治模式,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