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加斗敢想敢为,以创新思维打造龙头企业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6-16 点击数:670

  据潼南日报6月16日报道:重庆同辉气体有限公司长期从事环境保护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利用二氧化碳排量约1.5亿立方,经过液化、提纯等工艺后,为渝、川、黔、滇的啤酒、碳酸饮料和烟草行业提供约90%的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需求。经过五年发展,该公司已在重庆涪陵区、宁夏中卫市成立分公司,参股控股3家大型企业,是西南地区首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生产的龙头企业。
现年47岁的黄加斗,是福建省安溪县人,现任重庆同辉气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多年来,他以逢山开路的闯劲做大做强企业,用沁人心脾的爱心谱写了新时期优秀劳动者的绚丽篇章。
壮大企业,他是“领头羊”
黄加斗大学毕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做起阀门推销员。2007年3月的某一天,黄加斗和往常一样,带着资料和样品来到我县某家企业推销,这家企业生产时产生大量的尾气——二氧化碳,并且没有回收装置,直接向大气排放。看到这一幕,黄加斗顿时很疑惑——这“废气”有没有用呢?化工知识缺乏的黄加斗,只知道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至于怎么回收和回收后用在哪个行业,他一点都不了解。
后来,通过四处询问,他了解到二氧化碳可以用在工业焊接上,销路销量都很好,于是决定来到潼南投资建厂。2008年5月,重庆同辉气体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实现开门红,成为重钢、铜梁庆龙化工、大足红蝶化工液体二氧化碳产品的主要供应商。
为了壮大企业,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黄加斗提出并成立了重庆亚核阀业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同时购买重庆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成为重庆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第一大股东;2012年入股宁夏渝丰化工; 2013年在涪陵、宁夏中卫分别组建重庆同辉天有气体有限公司、宁夏同辉气体有限公司并投产。截至目前,各分公司、参股控股公司资产高达10亿元,年利税1亿元,旗下各公司均为规模以上企业。
技术革新,他是“排头兵”
“仅靠工业级销售是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为确保企业具有长足的竞争力、生存力,就必须开拓思路,创新发展。”黄加斗常常这样对员工说。
把企业技术提升作为发展的突破口,黄加斗想到“进军”碳酸饮料行业。他投资2000万元对产品升级改造,再送到国家气体检测中心检测,结果纯度达到99.99%以上。2010年3月8日,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全国生产许可证》,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第一家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生产企业。
碳酸饮料食品厂商企业大都是世界五百强行列成员。要成为这些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难度高。如何进入下游厂家呢?黄加斗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首先进入可口可乐公司。
但凡从事食品添加行业者,都知道可口可乐公司对原材料要求很严,很多企业为了体现产品质量,都要说一句“可口可乐级”,黄加斗首选可口可乐公司,是对自己的产品有高度信心的。他亲自带领销售团队,奔走于川、渝、滇可口可乐公司,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获得认可,成为可口可乐公司二氧化碳的主要供应商。随后,继续进入百事可乐、娃哈哈、汇源果汁、重庆啤酒、雪花啤酒等企业。
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的同时,黄加斗每年花费约10万元作为外培资金,让员工参加管理咨询公司组织的培训和行业内的交流培训会,把提升员工技能作为做大企业的力量源泉。
节能降耗,他是“守护神”
如果说,黄加斗在技术攻关上是慷慨大方的投入者,那么,节能降耗中他变成了小气吝啬的“守护神”。
虽说重庆同辉气体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企业,但节能降耗也是必要的。公司每月电耗高达50万度,成为潼南的第五大用电企业。如何降低能耗呢?黄加斗学习借鉴先进方法,在各分公司开展节能减排降耗比赛和“金点子”活动,并确定2012年为全公司节能减排管理年,收到有效“金点子”12个,实施率达100%;电耗逐月下滑,同比降低15%,圆满完成全年目标。
除学习借鉴经验外,他还经常为一线员工带头、打气。2009年11月20日,他得知潼南的公司用电消耗与上年同比略高时,立即提出节能降耗要求,次日便到场指导。经过现场观察分析后,他大胆提出,停运一台冰机,液化温度可以略上升8度,果然,这一做法让公司产量不变、用电单耗降低35kw/吨。
通过节能降耗,企业用电量从2008年投产时每吨单耗265kw,降到如今每吨单耗170kw,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同时为能源高效利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馈社会,他是“活雷锋”
“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我是这个家的家长,你们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我,我会尽力帮助的。”黄加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时常和员工一起到食堂就餐,关心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和经济困难,让员工真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同时率先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激发员工活力、集聚员工智力、凝聚员工合力,为企业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和效益,形成了员工和企业“双赢”的良好局面。
此外,他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汶川和雅安地震、“6·30”洪灾后,他积极主动捐款捐物;去年资助5名困难大学生继续完成学业,义务资助企业困难员工子女学费;前往古溪等地看望贫困户40余户、五保老人60余人次,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活雷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