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重庆日报7月23日讯 (记者 汤艳娟)近年来,那些漂洋过海去“打洋工”的农民,不仅圆了自己的出国梦,还让自家的“钱袋子”鼓起来。近日,记者从秀山县境外就业服务中心获悉,自从该县2009年向国外派送第一批务工农民以来,已有1100多名“海归农民”从国外赚回1亿元。
秀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系渝东南门户,为渝、鄂、湘、黔边区结合部,是重庆市最边远的贫困县之一。以往,该县劳务输出一般都是往沿海城市,2009年,为了拓宽农民工就业增收渠道,该县成立境外就业服务中心,为农民工走出国门就业提供服务。
“为帮助更多的农民走向海外,我们主动为他们的跨国就业牵线搭桥。”秀山县境外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德君告诉记者,除了提供就业信息,他们还为务工人员办理培训、贷款、护照等一条龙服务。
“我在安哥拉‘打洋工’两年,赚回了30万元。”今年53岁的王安胜是秀山县首批外派务工农民,他告诉记者,在安哥拉的两年时间里,他当过厨师、建筑工人,什么苦活累活都愿干。2011年回国后,他用赚回的钱回乡创业,在秀山开了一家纯净水店。
“像王安胜这样,通过外派劳务赚回‘第一桶金’,回乡创业的人不在少数。”刘德君介绍,经过岗前培训和几年的海外工作经历,出国“打洋工“的很多人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再加上几年艰苦拼搏赚回的几十万元劳动报酬,回来后,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走上了新的创业之路。
5年来,秀山县已有1100多名农民前往韩国、也门、巴哈马、安哥拉等国“打洋工”,赚回一亿多元。其中,有两成“海归农民”通过包工程、开工厂、开商店等,回乡创业当起了老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