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重庆日报农村版11月1日报道:“以前卖丝瓜,菜贩子最多给每斤1.5元,成立合作社后,菜贩子到田头来拉,批发价都是每斤两元,比好多菜农卖的零售价都高。”日前,站在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八社自家的蔬菜大棚前,业主韦纯中高兴地给笔者算起了账。
他口中的合作社,就是成立于2009年的重庆聚众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啥要成立合作社?老韦给笔者摆起了龙门阵。
一波三折
作为一名“资深”菜农,韦纯中已经种了30多年的菜了,但一直是单打独斗。
2008年,已经小有积蓄的韦纯中决定放手一搏,投资40多万元,在金龙村承包了200亩地,搭建了170个竹子大棚,准备发展反季节蔬菜。
谁知天公不作美,那年冬天南川遭遇多年不遇的雪灾,大观镇足足下了一个月的雪,他辛辛苦苦栽下去的蔬菜幼苗全部冻死。
来年4月,韦纯中不得不重新补苗。谁知7月份蔬菜上市的时候,正赶上大市菜大量出来,“在主城盘溪市场连0.1元/斤的价格都发不起。”那一年他直接亏了25万元。
第二年,不甘心的韦纯中决心卷土重来,他在大观镇观音桥社区重新承包了50亩地,继续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
这年,他喜获丰收,赚了20多万元,把银行贷款和借款全部还清了。
底气更足
长舒了一口气的韦纯中思考着:作为单个农民,经不起市场风险的颠簸,何不联合大家一起干呢?
在区农委的指导下,当年他带头成立了聚众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按照自愿的原则,以自己的土地面积入股,不需要缴纳任何资金。
第一年,合作社采用统一购买原材料、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的办法,10户社员种植蔬菜面积60亩左右。“我感到自己说话有底气了。”韦纯中扳着指头,给笔者举起了例子——
如嫁接的茄子苗。以前单个农户购买,价格一般在1.8元一根左右,现在以合作社的名义统一购买,可以拿到1元一根的批发价。“今年我们合作社一次性购买了两万株嫁接茄子苗,光是这一项,就给社员节约成本钱1.6万元。”
又比如肥料。以“史丹利”来说,如果农户单独购买,价格是每袋110元,以合作社的名义去买就是90元。
有车有房
由于社员采用的都是抗病毒的嫁接蔬菜苗,再加上用的都是好肥料,管理到位,种出来的蔬菜质量高,品相好,吸引了不少客商上门。“这几年我们合作社的蔬菜都是供不应求。”老韦自豪地说,客户都是直接到地里来拉,也卖得起价。
现在,合作社已经发展社员64户,种植蔬菜200余亩,不少村民通过种植蔬菜走上了致富路。
如大观镇村民王永刚,从2008年起跟着韦纯中学种菜,现在早已有车有房。“韦纯中从山东寿光学习了嫁接技术后,都一手一脚教给我们,现在我们的产量比以前至少提高了一倍。”王永刚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