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永川日报11月18日报道:把自己的摩托车销售维修生意搁置一旁,投入自己的所有积蓄,跑到山上去养羊。这样稀奇的故事发生在红炉镇,故事的主人翁是“80后”杨德玖。
13日上午,记者来到杨德玖的酷驰山羊养殖场。初冬的阴山云雾缭绕、绿荫覆盖,杨德玖的山羊养殖场便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里。会龙桥村紧挨山边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群健硕的羊儿正在吃“早餐”——玉米和红薯藤。吃饱的羊儿们或用犄角顶着嬉戏,或互相蹭痒痒,杨德玖和妻子彭发超则忙着为羊儿们添食,看着羊儿们吃食、嬉戏,杨德玖说,“羊子是很温驯的动物,特别是小羊,很乖巧,这也是养羊的乐趣所在。”
从“老板”到“羊倌”
杨德玖和妻子都是荣昌人,今年都刚30出头,在养羊之前,他们在红炉镇新店社区做摩托车经营和维修生意,凭着两人的努力打拼,每年也有3万元至7万元的收入。可就在4年前,敢闯敢拼的杨德玖发现了养羊的商机,并且羊子的价格稳定,不愁销路,便不顾家人反对,把摩托车生意搁置一旁,毅然投入10余万元积蓄,在阴山脚下租用民房,建起了养殖场,当起了“羊倌”。
在没有任何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他就一口气从黄瓜山上购回100余头杂交波尔山羊种羊,凭着一腔热情,风风火火地干起来。然而,万事总是开头难!第一年他就碰了壁,由于圈舍太窄羊太多,10余只种羊患病而死,损失2万多元。但这并没有吓倒这个倔强、坚持的小伙子。这次的损失给他上了一课:没有科学的养羊技术是不行的。勤奋的他通过看书、请教有经验的养殖户,恶补养羊知识和技术。红炉镇政府在得知杨德玖养殖山羊后,也及时给予了技术指导,并向他免费发放消毒液、疫苗等药品,这无疑为杨德玖送上了“及时雨”。
重修羊舍、精心喂养……慢慢地,杨德玖的养殖场有了起色。去年,养殖场盈利1万余万,尽管离赚回本钱还差了一大截,但良好的发展态势让杨德玖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他毅然决定,把养羊当成终身事业来做,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科技养羊有窍门
养羊是个细活。在经历了挫折之后,杨德玖深知,光有胆量还是不够的,要想有好的效益和扩大规模,还得在“科技养羊”上下功夫。经过近4年的养殖,杨德玖也摸索出了一些科技养羊的方法。
记者看到,杨德玖的羊儿们都住在一个宽敞的阁楼上。“羊子喜欢干燥通风的环境,每一只羊要保证有1.2平方米的空间,采用阁楼式的圈舍,屎尿直接流到羊床下,能保持圈舍的干净和干燥。”
除了“住”,羊子的“吃”也很有讲究。杨德玖告诉记者,他虽然采用的是传统养殖方式,但有所改进,这个时节,每天早上他就要为羊儿们准备食物——玉米和苕藤,下午两点过就放它们到山上去。“让羊子吃粮食和草,既保证了绿色生态,又能长得健硕。”他说,“放牧是羊子们最欢快的时候,它们可是‘爬山高手’,放出去后就满山跑,我们就跟到追,等到我们被折腾够了,羊儿们也开始吃草了。吃饱后,它们才心满意足地回家。每天至少要放牧3个小时左右,羊子的抗病能力会更强,肉质也更好。”为了保证羊子能吃到新鲜的草,杨德玖还在山坡上种了黑麦草,保证羊在枯草的秋冬季节都有足够的青草饲料。
“羊最怕感冒了,预防是关键。”这是杨德玖的又一体会。为此,天冷了,他给羊儿们增添了保暖措施,加强了疾病预防,“羊子不用洗澡,但必须消毒,可用3种或3种以上的消毒药交换使用,夏秋季3天内消毒一次,春冬季7至10天消毒一次,柴草灰和石灰也是很好的消毒品,能保持羊舍干燥。”
杨德玖说,他目前采取的是“春天养,冬天卖”的传统养殖方式,羊仔养至10个月70、80斤左右就可以出售了。由于他的山羊品质好,一点也不愁卖,既有零售,也通过中间商销往永川各大餐馆。目前,杨德玖是红炉镇养羊大户之一,他的养殖场共有125头杂交波尔山羊,今冬有60余头肥羊可出栏。只盼着冬至来临卖个好价钱,“按照每斤16元的价格计算,预计今年纯利润能达6万元左右。”
带动农户共致富
就在杨德玖在养羊路越走越顺畅的时候,红炉镇政府也积极为该镇特色产业发展加油鼓劲。该镇制定了鼓励山羊发展奖励措施,对养殖150头以上的给予5000元/户奖励,养殖100至150头的给予3000元/户奖励,养殖50至100头的给予1000元/户奖励。同时,该镇还发动组建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养殖户们互相交流经验,抱团发展,在发展壮大个体养殖户的同时,也让该镇山羊供销形成产业化。
今年10月,“冬至宝”山羊养殖合作社成立,20余户加入合作社,在大家的推举下,杨德玖成了养殖合作社的社长。合作社成立初期,杨德玖就召集养殖户共同谋划山羊产业发展。“要所有羊的品质提高了,我们的羊产业才能壮大起来。”秉持着这个理念,杨德玖凭着一股干劲和经验技术,带动着更多农户科技养羊致富,全力打响“冬至宝”品牌。
而他自己,也准备继续扩大规模,明年养殖数量翻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