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12-22 点击数:628
据潼南日报12月22日报道:近日,记者走进卧佛镇马龙村村民吴优的养兔场,只见养兔场干净整洁,吴优正用他仅有的一只手在给活泼可爱的兔子喂食。“五年前,我开始养肉兔,到现在年出栏量已达2万只,年产值约100万元。其实,只要自己有信心、有勇气,然后努力去打拼,每个人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吴优自信满满地说。
年仅28岁的吴优是一名返乡农民工,他走上创业路完全是因为一次意外事故。“2008年,我在广州一私营企业当机修技术工。在一次机器检修过程中,由于电源开关失灵,导致我右手手臂被绞,经过医生全力抢救,被迫截肢才得以保住性命,落下个二级伤残,两只手成了一只手。”
截肢让吴优贫困的家境雪上加霜,他的人生也由此陷入了最低谷。
“每当我想到年老慈爱的父母,想到我温柔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我就不断地自我调节,鼓励自己必须要振作起来。”吴优说,“为了家人我绝不能放弃,必须要坚强地活下去。”
身体的残疾让吴优找工作四处碰壁。万般无奈之下,他回到了家乡,想在家乡谋一份职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优在网上看到一个介绍养兔的节目,对于只剩一只手的他来说,养兔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干就干。他先后到各地考察肉兔养殖,学成技术后,把他仅有的一点资金,全部投了进去。
最开始,他只养了10几只种兔,几年后,养殖规模逐渐扩大。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由于缺乏经验,吴优养的150只种兔患上了梭菌病,一下就死了80多只,直接损失近8万元。
痛定思痛,吴优深刻体会到学习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他经常在网上、电视上学习养兔知识,先后请教镇上、县上以及其它地方的技术人员、技术专家、养兔能手等,抓住一切能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学习养兔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积极钻研学习,吴优掌握了一套养兔的“独门”诀窍,什么时候打疫苗,什么时候品种换代等等都了如指掌。
不仅如此,他还更换了优质兔种、重新规划搭建兔舍,进一步壮大了养殖规模。
2012年,卧佛镇掀起了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潮。吴优抓住这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开始发展立体庭院经济,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
在销售方面,他与大足县的商户达成协议,收购方定期上门收购。兔子的排泄物处理后则用于青饲料、生姜、水稻的施肥。此外,吴优还提供种兔、幼兔组合产品出售。
今年10月,吴优被团县委评选为“乡村好青年”。
一人富不算富,自己致富的同时,吴优更想带领乡亲们养兔致富。今年6月,吴优免费为残疾人发放种兔100多只,并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药品。“以后我还准备发展水产养殖和种植业,让更多的残疾人到我这里来工作,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这是吴优最质朴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