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一家粉条厂激活一个产业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1-13 点击数:552

  

   据大足日报1月13日讯: 位于珠溪镇的玉龙山食品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也是重庆市唯一一家具有出口粉条资格的食品企业。每年,该公司要生产500吨粉条、粉皮、粉丝,其中30%出口到法国、德国、英国、荷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生产粉条每年需要2000多吨红薯原料,带动了珠溪及周边镇村民种植红薯,面积达12000多亩。随着产品的提档升级,近年来,玉龙山食品公司又带动村民种植紫薯,并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从生产盐藠头到生产粉条
  2007年,玉龙山食品有限公司落户珠溪镇,看重的是那里的4000亩藠头。公司挖了8个可以泡制40吨藠头的生产池,准备做盐藠头。然而,到了藠头收获的季节却“颗粒无收”。
  “新鲜藠头价高畅销,都被中间商收购起卖到重庆盘溪市场了。”公司负责人代华君回忆说,当时公司开出2.4元/公斤的保护价,高出市场价0.4元,但中间商故意把收购价抬高到3元/公斤。此外,鲜藠头在插秧前就收获了,而用来泡制的藠头必须要够“老”,收购时间整整晚了1个月。因此公司基本上不能在本地收购藠头,连续两年亏损。
  2009年,代华君开始思考转型。他想:几乎家家户户种有红薯,但大多数都被老百姓用来喂猪,只有少数在市场上进行零售,收购原料应该不成问题。于是,代华君在原有的厂址上规划厂房,安装红薯加工设备,开始了转型之路。

每年在当地收购2000吨红薯
  生产粉条后,为了保证原料供应,公司马上开出了1元/公斤的收购价,并且不论红薯大小,统一按照这个保护价收购。
  老百姓没想到平时拿来喂猪的红薯竟然还能卖到这样的价格,于是大家的种植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
  下坝村村民曾大平就是其中一员。今年曾大平种了15亩红薯,产出的红薯全部卖给了玉龙山食品公司,按亩产1500公斤计算,给他带来了2万多元的收入。
  和曾大平一样,珠溪镇有不少老百姓承包土地或是捡撂荒地种红薯。仅珠溪镇的红薯种植面积就达12000亩,同时带动了周边的龙石、宝兴、铁山等镇的村民种植红薯。
  据代华君介绍,公司现在每年需要近3000吨红薯原料,其中70%—80%靠当地种植户供应。原料供应充足也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实现了种植户和企业“双赢”的目标。

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2011年,玉龙山食品公司取得了出口许可证。同时,经过几年时间的技改,该公司改革了鲜薯提取淀粉再制粉条的传统工艺,以鲜紫薯为原料直接精制而成全薯粉条。
  全薯粉条有效保留了鲜薯中的营养与膳食纤维,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更加满足国家质量和卫生标准。产品进入沃尔玛、永辉、新世纪等大型连锁超市,还远销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保证紫薯供应,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引进优良紫薯品种,并把紫薯苗免费发给农户,种植出来的紫薯种,公司都以订单的形式全部进行收购。新紫薯品种亩产达到了2000公斤,收购价格也是普通红薯的2倍。仅今年,该公司就发放了5吨紫薯苗,在官仓村和下坝村打造了2000亩紫薯基地。
  下一步,该公司继续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公司自己打造紫薯基地、引进业主、培育种植大户等方式扩大紫薯种植面积。本报记者刘星文/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