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小伙返乡 养兔创业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1-28 点击数:627

   

   据大足日报1月28日报道:“近段时间气温降低,肉兔销售的非常好,看来当初选择回乡创业是选对了。”日前,三驱镇玉金社区居民郭俊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返乡致富经。
  郭俊之前在新疆和西藏打散工,积累了一些生意经验。于2012年底回到大足,开了一家食店,从此开始了返乡创业之路。由于郭俊人实在,童叟无欺,很快便在当地打响了牌子。
  2014年初,肉兔价格从每公斤24元一下就上涨到了每公斤27元,并且还“有价无货”。一边是等着大快朵颐的食客,另一边是紧缺的“货源”,这突然的“风波”让郭俊意识到,只有掌握了“货源”才掌握了“主动权”。况且,如果在市场上买,“隔了一层,赚头不大”。
  “我要自己养兔子,专供自己的食店。”郭俊走出了当时“风险”很大的一步。因为这个32岁的返乡小伙根本不懂养兔技术,却坚持养兔,这样的举动让身边的朋友着实为他捏了一把汗。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郭俊很快便建起了兔舍,并引进了60只种兔进行饲养。
  “养兔子我是动了脑筋的,技术不懂,可以学。”郭俊说,他让妻子到养兔专业户家中学习养兔技术,夫妻俩下定了决心要把兔养出来。
  “我们承包了一块地,建起了专业的兔舍,引进优质品种。最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主动与其他养殖户联系,学习技术。”郭俊说,兔舍冬暖夏凉,每只种兔均住“单间”,环境非常好。
  “目前都是积累经验,等将来上轨道了,我们还能为其他食店提供肉兔。”郭俊说,这只是他实行“生产+加工”的第一步,今后,他还要向周边延生,做长产业链条。
  长时间接触,再加上夫妻俩的共同努力,如今郭俊对每一只兔子的身体状况都十分了解。
  养有技术有特色,卖有市场有销路,郭俊肉兔养殖带来了好日子。因为自己喂养的兔子品种好,肉质好,食店的生意从一开始就很火爆。
  “今年预计种兔数量将达到200—300只,月出栏肉兔2000只左右,自己的食店能保住供应,还能向其他食店销售。”郭俊说,今年的年收入预计比去年要翻番,养兔渐渐成为主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