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6-12-29 点击数:334
重庆日报12月29日讯:12月20日,记者来到云阳县红狮镇临江村村委会驻地,只见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院坝里闲聊。当记者向他们了解村里的情况时,大家都赞不绝口,“多亏了陈书记,让我们村有了大变化!”
村民们口中的陈书记,名叫陈智。2015年7月,在县政府办公室工作的他,被派驻到临江村担任“第一书记”。
贫困村本是富裕村
进村那天,陈智发现村中竟然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交通十分不便。村里的贫困情况超出预想,这让他十分着急。他决定从走访入手,先摸清村里的具体情况。了解到的情况让陈智吃了一惊,临江村以前竟是富裕村!
通过与村民闲聊,陈智得知,上个世纪90年代三峡库区未蓄水前,云阳县城尚未搬迁,临江村距离县城只有20公里左右的路程。那个时候,村里发展蔬菜产业,并用船运到县城销售,村民收入还比较可观。
1998年,云阳县城搬迁,临江村距新县城80多公里,运输成本增加,渐渐地村民不再大面积种植蔬菜,村里没了主导产业,自此,临江村慢慢衰落了。
重拾“旧业”发展果蔬
了解到临江村由盛转衰的经过后,陈智觉得村民们放弃蔬菜产业十分可惜。“如今,高速公路已经开通,临江村到县城距离缩短至40公里,产业发展有了保障,我一定要让村里重现往日繁荣!”陈智决定借助村中原有种植蔬菜的基础,重拾蔬菜产业,并辅以土鸡、西瓜等产业,带动临江村发展。
在陈智的倡导下,村里牵头成立了镜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轮作方式,春天种植西瓜,秋天种植油麦菜、白菜等,让土地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在蔬菜种植方面,陈智并不担心,但西瓜种植在村里尚属首次,村民有顾虑。他请来农业专家进行考察后,决定采取统一选种、育苗的方式进行种植。同时,村里成立“田间学校”,邀请专家定期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到了销售季节,则由合作社出面联系销路,平均收购价1.4元/公斤,折算下来,一亩地能有5000多元的收益,加上蔬菜种植的收入,村民一亩地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左右。
此外,村里还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鸡苗,并利用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土鸡,平均销售一只土鸡,村民有35元利润。
“改厕改厨”改善环境
作为扶贫“新人”,陈智在扶贫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每当这时,他都会与镇上其他3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进行交流,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在交流中,宝丰村“第一书记”提起,宝丰村通过“改厕改厨”措施让村里的环境明显改善。
陈智对此很感兴趣,决定在临江村推行“改厕改厨”。去年底,村里向每户人家补贴2000元,村民自己筹工筹劳,对自家的厕所、厨房进行改造。“这真是个好办法!”陈智说,通过“改厕改厨”,村民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卫生意识也大大提高,村容村貌有了较大变化。
与此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困扰村民多年的交通、用水问题都一一得到解决。“以前吃水,一天要挑十几担,现在拧开水管就有水,好方便!”“修了路,再也不怕下雨一身泥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很高兴。
“明年1月份市里来验收过后,我们就能脱贫了,如果产业发展顺利的话,临江村以后将会越来越好!”陈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