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我当上了“微企”老板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6-12-30 点击数:285

  

    据重庆日报12月30日报道:今年1月,记者来到丰都县南天湖镇义合村八组,采访报道了残疾人王德理为摆脱贫困养牛的故事《王德理:残疾人绝不是残废人》。一年快过去了,他一家过得怎样,是否脱了贫?带着牵挂,12月23日,记者再次来到王德理家。

    沿着拓宽的水泥路辗转而上,汽车在半山腰停了下来,一座崭新的钢架棚让人眼前一亮。“那是老王新扩建的牛棚。”同行的义合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艺介绍,如今的王德里不但将养殖规模扩大了,还申办了养殖行业的微型企业。

    男人拄着拐杖,女人依旧围着围裙,闻声迎来的王德理、陈淑碧夫妇一如既往的简朴。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王德理当即打开了“话匣子”。这次,他没有了曾经的局促,举手投足间透着自信。

    “你上次来的时候只有十几头牛,现在仅存栏就有20头。”王德理乐呵呵地说,《重庆日报》报道他的故事后,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经常上门为他出谋划策,帮他扩建养殖场,并将养殖规模增加到28头牛,自己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王德理今年出栏肉牛8头,实现毛收入8万多元。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王德理还获得了丰都县发展肉牛产业的政策扶持。今年5月,他的小儿子王科被推荐到县里参加养殖大户的培训,随后他又办理了微型企业执照,明年可享受3万元的补贴。

    养牛更多的依靠妻子陈淑碧和儿子,王德理因腿脚不便,瞄准了另外的“生意经”。今年5月初,义合村扶贫攻坚引入外地投资建设的牛牵峡漂流景区正式营业,游客络绎不绝。看准机遇的王德理,在夏天旅游旺季,每天背着土特产和自制熟食到景区叫卖,几个月下来收入1万多元。

    王德理为记者算了自家今年的收入:养牛收入8万元;家里的小卖部和旅游带动收入2.5万元;儿子王科还在在镇上和景区之间跑运输,一年收入近3万多元。一年不到,五口之家不但还清了年初借亲友和村干部的4万元外债,更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摘掉了贫困帽子的王德理,仍然住在那栋土坯房里,对妻子陈淑碧年初提起的建新房要求,一直不同意。“跟他讲了几次,总说再等一等。”陈淑碧坦承,两个儿子一个正在上大三,一个马上就到结婚年龄了,真的需要新房子了。

    对此,王德理满是愧疚——因为自己残疾,妻子操劳受累太多,新房子不仅是现实需要,更是妻子多年的愿望。“然而,钱得用到刀刃上,旧房可以再坚持一年,养殖场才是当务之急。”他介绍,村里为他争取到5万元国家贴息贷款,用于养殖场扩建。为此,他还需自筹部分资金,只能将建新房的计划推一推。

    按照王德理的规划,不久后他的养殖场规模将达到50头牛,他还准备招聘几个贫困村民来场里工作。“带动大伙儿增收,相信明年一定能赚到建新房的钱。”老王信心满满地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