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05-12 点击数:308
重庆日报5月12日讯: 在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被群众称为“当代愚公”。二十年前,他带领山民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山路。路通了,他又带领全村发展产业,并再次和村民一起拓宽这条山路,让货车开进村里将柑橘运出去。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竹贤乡下庄村位于一个巨大的天坑里,以前村民们要走出天坑,唯有徒步攀爬一条“挂”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小道有3大台阶,108道拐,沿途时常有野猪、黑熊等野兽出没。因为交通不便,村民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属于国家级贫困村。
1997年,决心改变村里闭塞面貌的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带领村民筹集了3960元开山凿路费用,向大山发起了挑战。
村民们积极踊跃,连老婆婆们都扛起锄头、铁锹来帮忙。这条山路大部分路段要在绝壁上开凿,村民们拴着绳索悬挂在绝壁上,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开山筑路,常常一干就是一整天。
毛相林家里有5口人,妻子长期患病,母亲已70多岁。为了修路,毛相林整日整夜“泡”在工地上,无法照顾家庭。为了补充修路经费,他甚至“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还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
2004年,下庄村的山民们终于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
虽然路通了,但村里缺乏主导产业,下庄村的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看着相邻的阮村村民们凭借劳务输出和烤烟种植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毛相林坐不住了,他又开始思考找寻合适的产业来发展经济。
受在巫山县曲尺乡种植柑橘增收致富的启发,他决定带领下庄村村民发展柑橘产业。
2013年,下庄村500亩柑橘园基本成型。
2015年,柑橘树开始挂果,但当年在绝壁上凿出的“天路”只能通行摩托车、小型农用车,这给农产品运输造成困难。这一年,年近六十的毛相林带领24位村民,再次扛起修路的大旗。路窄了,扩宽;弯急了,取直……在整修公路现场,村民们随时可以看见毛相林忙碌的身影。十个多月过去了,一条可以通行货车的3米多宽的碎石路终于修好了。
去年,柑橘树虽尚未进入丰产期,但效益已非常可观,毛相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柑橘树亩产400斤,每斤收购价在4元左右,除去成本,每亩利润在1000元左右。去年年底,下庄村176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也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500元,增长为8000元。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下庄村这条凿出来的“天路”已开始硬化,“下庄的村民终于要走上致富路了。”毛相林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