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06-07 点击数:582
重庆日报农村版6月7日报道:“退下来后,本想清清闲闲地玩一下的,可现在还是一样的忙。”日前,笔者在采访巫山县农委高级农艺师范开举时,他如此感叹。
他确实很忙。他退休后,又被县农委返聘回来从事脆李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自今年3月开始,他已到10多个乡镇为群众进行授课。他不仅要指导大家把果树种好管好,关键是还要产出高品质的果子。
“这担子重啊。”范开举说,因为,现在脆李是巫山的一块牌子,他们在进行技术培训时,就要求广大果农树立精品意识,不使用化学肥料,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所以,从脆李的育苗、移栽、开花结果、病虫害的防治等各个环节,都得亲临现场作技术指导。
“既然答应了做这项工作,就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范开举说,其实这也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
范开举在巫山农业战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曾十余次获得重庆市、直辖前四川省和巫山县政府等各级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为巫山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像以他为主开展的渝东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规律及综合技术研究应用、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及脱毒种薯繁供体系建设、巫山县甘薯小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都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特别是在对甘薯小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甘薯小象甲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在重庆市过去没有发生过甘薯小象甲。2004年,在巫山县巫峡镇柳树村和西平村首次发现甘薯小象甲的危害;2009年便扩散到曲尺、大溪、龙门办事处等乡镇,涉及到27个村120个社8000余农户,发生面积有1.8万亩,鲜薯产量一般损失率为10~40%,严重的损失率达40~100%。当时,给当地甘薯产业发展、畜牧业发展、淀粉加工业发展都带来严重影响。
“甘薯小象甲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对它在我地的发生发展规律不清楚,用什么防控技术才能控制其危害没有现成的经验。”范开举介绍,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控甘薯小象甲,2010年—2013年,他们与三峡农科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成立了甘薯小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课题组,对甘薯小象甲的发生进行调查、采用性诱剂监测成虫、开展田间药剂筛选试验,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2013年,在巫峡镇柳树村建立综合防控示范片500亩,同时开展了大面积防控工作。
连续3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氯氰菊酯、毒死蜱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他们又根据试验结果,决定在全县统一采购55%“农蛙”(5%氯氰菊酯50%毒死蜱)乳油用于大面积甘薯小象甲防控。最后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长江三峡地区防控甘薯小象甲的技术措施。当年,他们的科技论文《三峡库区甘薯小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在《作物杂志》发表,引起了强烈反响。2014年,该科研课题通过巫山县科委结题验收,该项目目前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同时,范开举对玉米钻心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柑橘大实蝇检疫防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魔芋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研究、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稻瘟病综合技术推广等,都取得很好的科研成果。致使范开举也被誉为“田间啄木鸟”、巫峡大地的“庄稼医生”。 文/图 特约通讯员 王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