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农村版7月12日讯:在黔江区五里乡五里社区四组,有一个面积110亩、远近闻名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每到羊肚菌的收获季节,各地涌来的经销商都把这里堵得水泄不通。
近日,记者就来到这里,听养菌能人王帮龙讲述他“靠山吃山”,将羊肚菌变为贫困户脱贫致富“金元宝”的故事。
回乡创业,羊肚菌为贫困户带来希望
阳光照进羊肚菌栽培基地内,一朵朵羊肚菌整齐地排列在网状的竹席上晾晒。而王帮龙正弯着腰对这些晾晒的羊肚菌仔细观察。等这些菌子晒干后,就可以卖个好价钱。
王帮龙以前在家务农,靠种植玉米、红薯及饲养牲畜等为生。但一年忙到头,这些传统耕作带来的收入仅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1992年,王帮龙外出打工,到贵州从事建筑设备安装工作。随着对业务的熟悉,慢慢地,他开始分包了部分安装工程,手里的资金也逐渐宽裕起来。
“虽然外面挣钱比当地容易,但一家老小都由妻子一个人照顾,还是感到愧疚!”王帮龙说,从2012年开始,他就有回乡创业的想法,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一次回老家,他看到一位贫困户从山里采摘到一些羊肚菌,在路边就卖出了几百元的天价,他很是惊讶,细细一问才知,原来,是因为野生采摘的羊肚菌产量很低,价格自然就高。
王帮龙就想,五里乡属于山区,自然条件很适合羊肚菌的栽培,发展羊肚菌产业不仅很有前景,还能带动周围贫困户一起发家致富,何乐而不为。于是,2015年,王帮龙拿出自己的积蓄,与两名合伙人一起,开始建设羊肚菌栽培基地。
精心呵护,羊肚菌成了抢手货
租用土地、搭建大棚、培植菌种、请技术员……经过复杂琐碎的准备工作后,一个占地110亩的羊肚菌栽培基地逐渐成型。剩下的,就是等待一朵朵形似羊肚的羊肚菌探出头来,茁壮成长。
“晒成这朵这样,就能够达到干菌的标准。”在基地里,王帮龙拿起一朵已经晾晒好了的羊肚菌,向记者介绍起来。实际上,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不管是羊肚菌的晾晒加工,还是羊肚菌的种植技术,王帮龙都已经成为了行家里手。这些细心栽培的羊肚菌,成为增收致富的“金元宝”。
“羊肚菌每年11月左右开始栽培,采摘周期可以一直持续到次年四月,在土地闲置期间,还可以在地里种植其他当季农作物,做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王帮龙告诉记者,羊肚菌鲜货可以卖到120元到150元一斤,干货分级后能够卖到800元到1000多元一斤不等。
由于基地产出的羊肚菌品质好,销路完全不愁。除了销售到黔江及周边区县外,这些山货更是远销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还陆续进入了法国、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起初,我们合伙投入了400多万元来建设这个基地,如今已经收回了一半的成本。”说起羊肚菌发展的大好形式,王帮龙笑得合不拢嘴。
走“基地+合作社+农户”路子,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我想用羊肚菌这个产业,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王帮龙说,随着羊肚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基地带动了周边近百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其中,长期在基地务工的50多人中,就有30多个贫困户。在羊肚菌种植的五个月时间里,基地聘请了务工人员8000多人次,付出劳动报酬近60万元,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基地在去年组建了佳德源菌业股份合作社,并举办了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会,让周边10多户农户种上了羊肚菌,羊肚菌总栽植面积也达到了200多亩。今年,随着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预计总栽植面积将达到500——800亩,带动农户超过30户,其中,贫困户10户以上。
“羊肚菌产业只是我们发展的一个起点。”王帮龙说,目前,合作社已经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以羊肚菌为拳头产品,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当地本就出产的野生天麻、重楼、铁皮石斛、石蛙、绿色大米、天蒜、白芨等,打响这些本土产品的名气,让贫困户不仅能脱贫,还能快速的致富。
(记者 王翔 实习生 常兰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