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纺织“土专家”邹方秀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11-02 点击数:554

   

  “小张,你在梳棉时,要细心一点,把杂质挑出来,织出来的布才算合格。”10月31日上午,荣昌区东贸棉麻纺织有限公司偌大的一个生产车间里,伴随着织布机发出的隆隆声,到处可以看到工人们忙碌却有序的身影。

    此时,班长邹方秀正在挨个耐心指导工人们织布,而这对于有纺织“土专家”之称的邹方秀来说,不过是工作中最为平常的一幕。

    邹方秀出身于荣昌县安富镇普陀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2004年,已经41岁的邹方秀离开农村,进入东贸棉麻公司,成为一名棉麻纺织工。由于没有从事过纺织工作,最初,邹方秀织布的工作效率很低,织出的布也有许多瑕疵,这让邹方秀很是着急。

    “不懂我就学,不会我就多练几次。”为了熟练掌握纺织技巧,干好自己的工作,邹方秀开始不断地求教老工人、技术专家,并抓紧一切时间拼命练习。经常过了下班时间,还会看到邹方秀一个人在机器旁琢磨,拿着工友纺织的布进行对比,找寻自己纺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延迟1个小时下班几乎成了邹方秀工作中的一个常态。

    天道酬勤。渐渐地,邹方秀的纺织技术越来越纯熟。勤奋好学的这一股韧劲,也让她获得了成功,从最开始的清花工,到梳棉、粗纱、细纱等流水线的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邹方秀的身影。2006年,由于工作出色,且技高一筹,邹方秀成为了一个车间的班长,负责整个车间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虽然成为了一名车间管理人员,但邹方秀并没有放松下来,在工作中仍然坚持学习。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穿梭在这些机器中,负责车间的产品质量、安全等,保证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纺织厂负责人说,厂里实行的是两班倒,早班是8点上班,但邹方秀每次都提前1小时上班,了解生产中的情况和生产变化,并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10多年来从没有间断。生产间隙和工作之余,她还会抽时间学习和了解设备运行原理及产品的各项生产参数,在车间实施验证。

    同时,她还通过总结工作、阅读专业书籍、交流经验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即使下班回到家里,也不忘给工友们打电话,作些产品分析。经过多年的努力,邹方秀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厂内清梳联合机组改造、纱支提档升级等工作中,邹方秀丰富的业务知识和高效的管理为这些技改工作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该负责人说,在改造过程中,邹方秀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使用多种不同规格的盖板针布。经过验证,此举可有效提高分梳效果,减少结杂与短绒。此外,邹方秀还在抓包机采用划小单元排包、抓棉机实现进口棉与国产棉的平包等方面,都给厂里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并获得了采纳。

    如今,邹方秀已经成为了纺织厂的绝对骨干。由于贡献突出,先后多次被纺织厂评为“先进个人”。2015年,邹方秀还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但在重庆日报记者问及其这些年工作的感想时,邹方秀谦虚地笑着说:“我没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11月2日重庆日报农村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