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朱恒 吃低保的穷孩子成了脱贫致富带头人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01-24 点击数:330

 

   重庆日报农村版1月24日报道:一场车祸,妈妈去世,爸爸双目失明,家中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那年,朱恒仅有11岁。是政府的低保救助和邻居的出手相助,挽救了这个破碎的家。

    1月19日,朱恒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从那时起,他就发誓要报答这份恩情。现在,这个吃低保长大的穷孩子,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父母遭遇车祸 邻居援手撑起破碎的家

    1992年,朱恒出生在城口县坪坝镇瓦房村。

    2003年,一场车祸,妈妈去世,爸爸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双目失明。那年,朱恒仅有11岁,还在上小学;哥哥也只有16岁,正念初中。

    “当时,爷爷奶奶年近80岁。”朱恒说,哥哥只好辍学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既要照顾行走不便的爸爸,还要抚养年少的他。“他们除了照顾我吃穿,根本没钱送我上学。”

    但让朱恒深感意外的是,他居然上完了小学、初中,还考入了重庆市五一技师学院学习。

    后来,奶奶告诉朱恒,自从他爸妈出事后,政府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帮忙落实了一家人的低保政策,还减免了每学期的学费。

    “除了政府,邻居们也时常帮助我们。”朱恒回忆,邻居朱家海时常给他生活费。他到重庆主城上学后,朱家纯等邻居还经常帮助爷爷奶奶干农活、做饭,照顾父亲等,“当时,我就发誓,长大了一定要报答这份恩情!”

    在重庆主城学习,朱恒每年的学费、生活费近2万元。除了政府每年补贴1500元生活费外,剩余的开支就是姨妈解决。2010年,姨妈不幸病逝,朱恒只好辍学打工。

    朱恒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灯饰安装工,每月工资2000多元,除了生活开支、贴补家用,剩下的钱他报了夜大学习工商管理专业。每天,白天打工,晚上就去学习。

    打拼两年,朱恒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学到了理论知识。2012年,他与工友一起创业,直接承接灯饰安装、清洗、维修业务,每月收入8000多元,逐步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主动放弃了低保救助。

    资金链断裂 部门联手助他救活产业

    “在外收入再高,心里始终放不下爷爷奶奶和爸爸。”2014年,朱恒放弃了城市的梦想,回到了城口老家。他决心,一边照顾三位老人,一边创业谋生:“也好圆了回报乡邻的心愿。”

    2013年,城口县林业局动员群众种植车厘子。当时,朱恒的爷爷种植了5亩。朱恒知道,车厘子好吃、价格高,他打算规模化种植车厘子。

    为此,朱恒专门跑遍了陕西省5个车厘子大县学习种植技术,挑选了3000株车厘子种苗,流转邻居90亩土地,并让出20%的股份给土地流转户,一起参与效益分红。

    “车厘子长得越来越好,但资金却越来越少。”到2015年,朱恒已欠下4.8万元土地流转费用、20万元农民工工资。为发展车厘子,朱恒的10多万元投进去了。那时,妻子张俊玲与他虽然没结婚,但岳父岳母已经支持了30来万元。朱恒说:“几乎绝望了。”

    就在此时,政府给朱恒落实了产业发展补贴,县农委、县林业局、县科委在车厘子示范基地上给予帮助,县供销社帮忙争取了100万元的贷款。后来,朱恒做电商,县扶贫办又给他落实了电商补助资金。他指着基地的水池、道路、水沟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些都是政府出资修建的,投入资金200来万元。

    “真是雪中送炭。”朱恒说,政府和相关部门出手,不但救了他的急,还助自己的产业扩大规模上了台阶。

    2015年7月,朱恒注册成立了重庆市恒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现在,他的车厘子种植面积达200亩。

    感恩众乡亲 成600村民致富带头人

    去年,朱恒的3000株车厘子挂果了,产了1200斤。其实,早在2014年购买种苗时,他就特地购买了10株成年车厘子树,到了2015年就挂果了。

    “个头大、成熟度好,味道甜美,每斤可以卖120元。”朱恒提前试种出车厘子后,就立即建起了20亩车厘子苗木基地。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树4年才挂果,早点试种出来,早一天让乡亲们种上车厘子。”

    朱恒首先想到的是带动贫困户种植车厘子。他先后在城口县坪坝镇、北屏乡,向100户勤劳、能干的贫困户赠送1000株价值6.8万元的车厘子种苗。

    贫困户袁齐潘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土地流转给朱恒有租金,在基地打工既挣钱,还学了种植技术,加上朱恒赠送的10株车厘子种苗,他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朱恒的车厘子种植成功了!平坝镇、北屏乡、沿河乡、东安镇等乡镇260户村民都要跟随他发展车厘子,其中贫困户达62户。朱恒不但为村民提供种苗,还免费送技术上门,带动种植车厘子1800余亩。

    “既要管好果园,还要闯好市场。”车厘子初挂果后,朱恒及时成立了坪坝镇瓦房村电商服务站和坪坝镇瓦房村网上村庄,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未雨绸缪找好销路。”

    2017年,朱恒不但将自己的1200斤车厘子销售一空,还帮附近的村民在网上销售猕猴桃、蜂蜜、天麻、核桃、羊肚菌等产品,实现销售额43.8万元,利润16万元。

    贫困户曹顺志种植有3亩猕猴桃,去年,朱恒帮他在网上销售了1000斤猕猴桃。曹顺志说,自己不懂网络,有朱恒帮忙,猕猴桃在树上就收到了订单。

    重庆市“新型职业农民”、“秦巴山区科技特派员”、“共产党员经营示范户”、“城口县龙头企业”……朱恒,从吃低保的穷孩子实实在在变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正逐步实现着自己的感恩之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