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07-16 点击数:394
重庆日报7月16日讯“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南部、距县城80公里的诸佛乡庙池村,平均海拔700多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在籍人数不到2000人,是个地广人稀的传统山村。
如今,通过“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的乡村振兴之路,庙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沉睡的大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了庙池村,感受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
大胆变革 农旅结合走出特色路
无论哪个季节,来到庙池村都能观赏到花,品尝到果,还能亲身体验到农业生产的乐趣。农旅结合,是庙池村的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庙池村特色果业种植面积2300多亩,果树种类包括青脆李、葡萄、猕猴桃、李子、柿子等17种。”庙池村支书何文忠说,虽然村里的果树都已经开始产果,但并没有急于销售,按照计划,要将鲜果品种减少到7至8种,把品质最优的水果品种留在庙池。
其实早在2015年,重庆市农科院的专家就对庙池村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对土壤条件和气候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土壤增厚、培肥方案,品种优选技术实施方案,精准施肥施药方案及冷链物流规划建设方案。全村完成土地整治1000多亩,连续两年种植豆科植物对土壤进行改良。
“这么大费周章就是要形成庙池独有的特色:淘汰低质、低效的产业和品种,种植庙池最具优势的品种。”何文忠自信满满。
“庙池正是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山地立体气候特点,坚持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三大结构同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产业换挡升级同时进行,着力构建新的现代山地农业体系。”诸佛乡党委书记冯久林坦言。
按照冯久林的设想,庙池村未来将实施一系列改变:由单纯的第一产业向农副产品加工和休闲娱乐等二三产业升级;由农产品供应向吃、住、游、购、娱等综合服务升级;由耕地资源利用向山水林田、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利用升级;由以村为单元向跨村跨乡跨区域的连片开发与合作升级;由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向城乡资本融入升级。
此外,庙池村还提出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理念,解决农副产品“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生态农副产品由产品变商品,再由商品提升到品牌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之路。
抱团创业 群众参与共营共建
“让城市人享受田园生活,庙池人过上城市日子。”这是庙池人的梦想。
如何圆梦?
庙池村在实施开发之际,坚持以群众为主体,采用共营、共建、共治和共享的“四共一体”机制。
所谓“共营”,就是在项目实施之前,诸佛乡庙池村的180多名干部和群众代表,对庙池村内所有资源进行清理、确权和颁证。然后,村支两委组织群众讨论资源开发方案。对于群众自己的资产,群众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委托制、合同制和个体制等任意一种合作方式来经营。现在2300多亩参与经营的土地中,群众参与率达到91%。
“所有项目,凡是群众能够参与的,都由群众组织实施是共建的基础。不让群众参与的项目,我们宁愿不要。”何文忠认为,让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不仅可使参与者获得报酬,还能保障项目的工程质量。
45岁的贫困户付晓其称,正是按照群众参与和贫困户优先的原则,他当了一名杂工,每月稳定收入2500元。“这份工作使一家人的心安定了。”
共治,则是村支两委与合作社采用分线协作运行的模式。这样能够有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防止一股独大,形成有效制衡,打消群众的顾虑。
“我们要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何文忠介绍,庙池村的产业合作社,按照入股社员60%、村集体20%、市场主体占20%的比例设计收益分配。农家乐合作社,按照农户80%、村集体10%、市场主体10%的比例设计收益分配。所有分配,大头都留给社员。集体收益一部分用于对村内贫困户的帮扶。没有收益期间,由社会法人社员给群众每人每月垫付1500元生活费,收益之后扣除。
“这种方式,虽说前两年是有些困难,但是感觉有奔头。”外出务工村民刘洪已经回到庙池办理渔业养殖合作社,和大家一起创业。
农民夜校 知识改变农村生活
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科技的引领,而现代科技的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白天务工、夜里听课,已成了庙池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这得益于庙池创建的农民夜校。
投资400多万元改造成的农民夜校,可同时接纳200人培训。农民夜校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做顾问、当教师,专门编制教材,制定培训计划。惠民政策、人生经历、致富带头人、创业故事、观看纪录片,夜校上课形式灵活多样,主要讲授文化知识、种植技能和国家政策。
“外面很精彩,我还在庙池。”这是庙池村首期夜校的授课主题。课程通过对比外面世界的精彩与庙池村的封闭落后,解剖庙池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旨在通过查找问题根源,探索可行的发展模式,引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自2017年10月开课以来,参加培训的人数达到1400多人次。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培训,庙池人逐步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我能致富”转变。
村民付尧元,利用自己会做豆腐的技能开办了豆制品加工厂;杀猪匠张斌则开起了以刨猪汤为特色的农家乐,还准备搞电商,通过互联网把庙池村的优质产品卖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