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09-17 点击数:546
重庆日报农村版9月17日报道: “打窝、施肥、盖土……”近日,在南川区楠竹山镇车厘子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冬管。只见一排排“吃饱喝足”的果树精神抖擞,长得枝繁叶茂。
据了解,这片车厘子面积有200亩,是2015年从四川汉源引进的,主要有红灯、美早、黑珍珠、冰壶等4个早、中、晚熟品种。
陆续“砸”进700万元
“今年果子挂得不错,果子品质和口感不比原产地汉源差,我们总算看到了一点希望。”基地负责人胡晓林笑着说,他总算松了一口气。“为了等挂果这一刻,我们足足花了3年多时间,真是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汗水,钱也‘砸’进去700多万元,到现在还没见一点效益呢。”他说。
车厘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俗称甜樱桃,它晶莹剔透、酸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欢。它多产于美国、加拿大、智利等美洲国家,由于气候等多方面原因,国内虽有引进,但数量不多,在我市大规模种植的更是屈指可数。
“车厘子很‘娇贵’、不好种。而且,投入大,挂果需要4至7年,很多人种不起,更等不起。”胡晓林说,好在楠竹山镇的海拔、气候、土壤、PH值等虽不算最佳,但专家检测后认为:“能种”。
如今,三年努力终见回报。他说,今年这片车厘子树花开得不错,几乎都挂了果。“因为我们要养苗子,就早早疏掉了果实,只留了10多株。”胡晓林说,后来尝了尝,果大味甜,效果不错,他悬着的心才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转行底气来自技术支撑
胡晓林原本从事建筑行业,对农业一窍不通,为何选择车厘子这种“娇贵”水果砸钱呢?
“我们基地聘请了四川的果树教授坐阵指导,有了这个‘靠山’,技术问题不用担心。”胡晓林说,种植中遇到什么问题,他们便随时电话或网上咨询,也可以请教授来基地现场指导,成功的把握就多了几成。同时,他只要有时间,就去汉源学习,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都向当地资深果农请教。
“引苗、栽植、施肥、管理……每个环节都有教授把关,我种起来心里才有底。”胡晓林说,不少人种车厘子要么只开花不结果,要么结果量少、不达产,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不到位。
目前他们的车厘子在6月中旬开始采摘,一直持续到7月初,比普通樱桃的采摘时间长。“现在一亩地栽了40株树,盛产期每株产量50至100斤。按最低50斤/株、采摘价40元/斤计算,每亩地就有8万元的收入,经济效益可见一斑。”胡晓林盘算着,对车厘子明年大量挂果、后年达到盛产充满信心。
冬管提早一个月进行
“有机肥施底层,复合肥撒上面,每窝有机肥多施点,不要怕施多了。”采访间隙,胡晓林抽空提醒着正在进行冬管的工人。笔者注意到,这里的肥料采用窝施,果树一排一排很整齐,中间有排水沟,厢面上铺满地膜,能起保暖和抑制杂草的作用。
“我们8月份就开始秋管施肥了,10月底前完成消毒修枝等冬管。”胡晓林说,车厘子是落叶果树中成熟较早的,由于上市在每年五六月份,“先百果而熟”,因而有“春果第一枝”,所以它的冬管也需要比其它果树提早一个月。加上它从萌芽到开花、结果到成熟仅需3个月左右,因此秋冬技术管理更为重要。
胡晓林说,车厘子的冬管技术跟其它果树差不多,也是施肥、清园消毒、修枝等几项。但车厘子很“娇贵”,春季需肥早且集中,因此秋施基肥、贮备营养最为关键。他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且“胃口大”,每株施肥量视树大小,一般有机肥5斤以上、复合肥1斤左右。
用胡晓林的话说,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只有让它冬季吃饱喝足、备充养分,春季才能结出又大又紫的好果子”;
二是主施有机肥,不能施尿素等化肥,这样会影响口感和甜味。
基地施的有机肥是菌包,里面含有多种物质,保证营养充足,果子绿色、无污染;
三是施肥采用窝施,离树桩不能太近,窝大且深,这样有利于吸收;
四是消毒杀菌必不可少。
施肥后待树叶掉光后,马上进行清园,每株树都刷石硫合剂,进行彻底消毒杀菌,不让病害虫滋生,为来年结果扫清障碍。
文/图 通讯员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