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10-16 点击数:385
重庆商报10月16日讯(记者 谭柯 实习生 曹妤)10月6日,淅沥沥的小雨打在巴南二圣镇集体村几千亩的梨树上。“集体村就靠一棵梨树,让村民走出了脱贫路,办起了旅游节,开起了农家乐!”国庆长假,望着川流不息的游客,集体村党委书记郑孝前笑开了花。
产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巴南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依托“四变”思路,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一棵树 养活了全村村民
“曾经的二圣镇集体村千亩山地荒凉一片,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均从事传统农业耕种,靠天吃饭。”郑孝前一边带着记者在梨园转悠,一边介绍着集体村的发展史。2002年,村民开始种植天坪山高山梨,十多年过去,这座荒山如今放眼望去已披上了一层绿色的新衣,这不仅是生命的颜色,更是全村人致富的希望。
“集体村共有1060户村民,其中有600多家是以种植梨树为主要经济收入,整个村庄,约有6000亩梨树,村上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保证村民的高山梨有固定的销路。”郑孝前说,几千亩地的梨子可以在两个星期内全部卖完。
十年前,二圣镇梨子每斤只能卖一元,如今,每斤能卖六到七元,并且供不应求,这一切都归功于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每年,来这里赏梨花、摘梨子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年能给全村带来近两亿的收入,如今,集体村村民每年人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村里小洋楼随处可见,村民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一朵花 年接游客上百万
“每年三四月,梨花盛开,游人如织,一年到集体村的游客上百万。我们将产业布局的放在旅游节会开发上,依靠梨花、茶叶等大规模产业,开发了梨花节、采梨节、格桑花节、采茶节。同时发动全村村民集体创业,在增产的同时保证增收。”郑孝前说。
“没有打工的压力,在家门口赚钱反而更加容易,现在终于深刻理解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义了。”村民潘仁胜说,听说村里开发了许多产业,他和妻子便返回家乡,用所有积蓄一口气流转了20亩土地种植梨树。
如今,以原生态的乡村产业、美景为核心,以特色节庆和地域文化为载体,集体村已成为集田园风光欣赏、特色文化展示、乡村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示范地。
2008年至2018年,集体村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梨花节、采梨节和三届格桑花节,使田园变公园、田间变市场、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随手品。同时,为了体现游客的参与性,每年举行自行车赛、釆摘等活动。
一间房 农家乐有“钱”途
龙云敏是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村主任,同时是自家农家乐老板。“我家农家乐有12间标准客房,旺季,每周能赚1万多元。像我这样的农家乐,村里有30多家,每到周末生意都很好,尤其是旺季,客人需要提前一周预订才行。”龙云敏说,集体村总人口2988人,以前差不多有2000人都在外打工,而现在在外打工的只有1500人左右,就是这1500人在农忙时,也都要回来帮忙。
村民余明兰感触颇深:“以前单纯的种庄稼,后来跟着大家种梨树,再后来,看到家家都在开农家乐,我们也开起了农家乐。现在,我和老伴两个人,每年种梨可以收入七八万元,农家乐能收入八九万元,而且不用出去打工,坐在家里就把钱挣了。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纵深
走乡村振兴之路 巴南打好“三张牌”
“巴南依托丰富的温泉、山水、森林、文化资源,立足打造全国知名温泉旅游度假区和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巴南区农委主任何先平介绍,发挥巴南“三农”优势,打好“三张牌”,加快推进巴南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首先是打好产业发展牌。按照着力抓好“二镇十村”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思路,以抓好试点示范为突破口,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打造“环云篆山、天坪山、五彩丰盛”“三百”工程为重点,以发展特色粮油、品牌茶叶、精品果蔬、生态渔业等四大特色产业为载体,着力打造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形成“一片一产业”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其次是打好融合发展牌。通过构建现代农业“3+4产业体系”,粮食产量达到了30多万吨,茶叶产量达到了3800多吨,蔬菜产量达到了60多万吨,水果产量达到了6万多吨,水产品产量达到了2万吨,建成了标准化茶叶、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水产等五大生产基地。
最后打好综合整治牌。巴南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以点带面、抓点示范出成效”的工作要求,通过实施“五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四改”(改厕、改厨、改圈、改房)、“三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便民设施、文体设施),狠抓示范点建设。
记者手记
做活“变”字文章
一个占地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荒村”,如何蝶变成游人如织的生态“明星村”?这一切都离不开村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集体种树脱贫,集体创业致富。但就根本而言,是集体村人做活了“变”文章:满地荒山,种果树,让荒山变绿,让穷村变好;遍山梨花,让产区变景区,让产品变礼品,让荷包变“鼓”;农房闲置,变为客房,让游客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让自己“小康”起来……一个“变”字,让集体村找到了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