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2-26 点击数:552
重庆日报2月26日讯(记者 周立 龙丹梅):没有一个稳定持续的增收产业,一直是綦江区东溪镇新石村面临的问题。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微信的“摇一摇”功能,该村“摇”开了“三变”改革的序幕,“摇”出了雷竹产业,坚定了村民和业主发展产业的信心。
2月25日,綦江区东溪镇新石村八组的坡地上,三四十名村民正在田间开荒整地,一派忙碌景象。附近的山坡上,去年栽下的雷竹苗已经发出了新芽。
“好多年村子里没这么热闹过了!”村民丁远才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都是因为村里搞起了“三变”改革,“村干部说,只要竹子栽得好,除了打工收入外,大家还能额外分到钱!”
颇具戏剧性的是,新石村的“三变”改革,竟然缘于微信的“摇一摇”功能。
2018年3月的一个周末,家住綦江城区某小区的村会计刘川乾试着使用微信“摇一摇”功能,将手机摇了摇。这一摇,就为村里乃至綦江的“三变”改革“摇”开了序幕。
“摇”出来的产业带头人
新石村村委会所在地离东溪镇政府只有16公里,开车却近一个小时。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该村多年来一直没能引进业主发展产业。新一轮脱贫攻坚以来,当地村民通过种辣椒、脆红李、萝卜等脱贫摘了帽。但直到2017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仍比全区平均水平低4000多元。
没有一个稳定持续的增收产业,一直是新石村面临的问题。
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经过调研后发现,村里的水土和气候适合发展雷竹产业,便想买些雷竹苗让村民试种,却无渠道、无市场,也无经验。
刘川乾家住綦江城区,和其他村干部一样,那段时间,他满脑子都想着咋个就近买雷竹苗。去年3月的一个周末,他“病急乱投医”,试着用微信“摇一摇”功能,搜索附近有没有人能跟雷竹扯上关系。没想到还真让他“摇”出了一个——在“摇”出的“附近的人”中,有一个人的个性签名里有“雷竹”相关信息!
喜出望外的刘川乾当即添加此人为好友,一问才发现这人就住在隔壁小区,便立刻约其见面。
这位被刘川乾“摇”出的网友叫张长斌,四川省峨眉山市人,在贵州省桐梓县发展雷竹产业多年,平时住在綦江城区。交谈中,刘川乾越听越来劲,当即动员他去新石村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便动身了。
见新石村海拔高、坡地多,一年四季云遮雾绕,自然环境正适合雷竹生长,张长斌很是满意。但此刻,他心里想的,只是卖种苗给新石村,对村干部提出请他到村里发展雷竹产业并不感兴趣。
“没关系,你慢慢考虑,我们也想想怎么操作,能让大伙都受益。”刘川亁说。
两头分别算“增收账”
张长斌考察结束后,新石村的村干部当即四处动员村民们种雷竹,可大伙态度不冷不热,主要是对流转土地有疑虑。村民们普遍认为村里发展产业跟自己关系不大,还担心流转土地后业主“跑路”,所以参与劲头不足。
怎么办?要让大家对发展产业有信心,就得通过利益链接机制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村干部们多次商讨后认为,可借机在村里推行“三变”改革。
于是,他们一方面继续跟村民们做工作,一方面动员张长斌结合“三变”改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业主以资金入股、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体以资产入股,组建重庆雷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收益按业主、农户、集体6:3:1的比例进行分配。
村干部算了两笔账——
对村民,账是这样算的:每亩地流转费用每年大概300元。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就不一样了,雷竹3年达到盛产期后,每亩至少能收3000斤,即使公司按照2元一斤保底价收购,按30%给农民分红,每亩地最少也能分红1800元,比种玉米、红苕划算得多,村民平时还能在雷竹基地打工赚钱。
对张长斌,账是这样算的:尽管比起流转土地来,分红成本更高。但一来可以聚集人心共同发展,二来新石村距綦江乡村旅游发达的郭扶镇高庙村只有4公里,雷竹种植形成规模后,通过当地政府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新石村可借此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产业附加值。这样,一亩雷竹的产出便不一样了。
账一算,起先只想卖种苗的张长斌来劲了,开始规划在新石村种雷竹,不少村民也打消了疑虑。但仍有村民持保守态度,比如八组的殷远强,怎么算账他都不肯。他的想法很简单:村里从没来过企业,他要见到实实在在的票子,才肯相信这事真的可以干。
“三变”改革拉开序幕
张长斌和大部分村民都有了干劲,这事就好办了。
可之前东溪镇没有哪个村推行过“三变”改革,到底如何操作,大家都没经验。东溪镇相关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第一书记为成员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派工作组进驻新石村。镇里还制定了《新石村发展雷竹产业工作方案》,会同林业、国土等部门对整村雷竹产业进行了规划布局,把各级政策支持引导到规划上,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后劲。
“一方面帮助他们发展雷竹产业,一方面希望可以将新石村打造成我们‘三变’改革试点样板村。”该镇一负责人表示。
去年8月,新石村的雷竹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新产业带来了大量用工机会,80元一天的工资在当地也不算低,但头一天上工,无论村干部如何动员,只来了10多人。
张长斌一打听,大家不肯来的原因是怕业主拖欠工资。于是,没过几天,他便给干活的人结算了工资,每人还预付了500元。他自己还在村里租了房,安了家,把父母和妻子都接到村里居住。去年重阳节和今年春节,他还花钱买了村民的肥猪,请来村里的老人和入股的村民吃刨猪汤,现场发工资、谈产业发展……
张长斌的做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村民们都争着来打工,连隔壁村的村民都慕名前来。最多的一天,在地里干活的人达到200多人。就这样,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村里就栽种下了1300多亩雷竹。怎么做工作都不肯入股的殷远强也主动找到张长斌,将自己的11亩地全部入了股。
八组的张少余一家四口都在雷竹基地打工,一个月下来,仅打工收入就有三四千元。贫困户殷胜会两口子都在这里打工,一个月下来有一两千元的收入,两个孩子读书不再发愁了。
截至目前,该村共有207家农户以土地入股,其中包括9户贫困户。
一开始只想卖种苗的张长斌也信心十足:“只要路修好了,有了产业,不怕乡村旅游发展不起来。”据了解,今年新石村到高庙村的道路硬化已纳入该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雷竹产业投产后,预计带动新石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有望实现整村稳定脱贫。”新石村第一书记王浩说,这场由雷竹产业引发的“三变”改革,带来的变化有三个:一是村民增收;二是农村面貌变了,新石村不再荒凉冷清,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三是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变了,村干部主动作为热情高了,村民们也不再单打独斗,心被紧紧地聚集在了一起,比如:由于基地修田间便道要占六组村民的土地,六组村民就约定,不管因发展产业占了谁家的地,全组人都按人头平均分摊,不会斤斤计较。
(上图为新石村村民正在转运雷竹苗。通讯员 张北平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