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2-28 点击数:584
重庆科技报2月28日讯:“二月立春雨水连,过年前后不清闲。刮皮涂药治腐烂,剪完树体要清园。惊蛰春分三月间,幼园修建是重点。”这是新农人简义相发的一条朋友圈,在他所发的朋友圈中,大多数都是关于种植的信息,不是开垦荒地种植,就是收获采摘。在简义相的心里,投身创业与助力乡村振兴,同等重要。
“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回村创业
简义相是重庆黔江区邻鄂镇松林村历史上第一个考上全国知名高校的学生。2003年,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他和大多数“跳出农门”的农村学子一样,选择留在城市。简义相成功应聘某知名公司,做起了业务员。勤奋聪明的他很快就成为“销售王”。当时,他月薪达4000多元,而他的家乡,全镇同期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才2594元,换言之,他一个月的收入超过在家里一年。
简义相看上去将在都市生活一辈子的人生轨迹,却突然拐了一道弯。2009年底,因母亲生病他辞职回家,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开始从事农业种植。
松林村海拔1100多米,林地多、气温低,适合种植银耳。2011年,简义相用家里的积蓄和筹借来的钱,建起了7间银耳生产车间,在镇技术员的指导下,种出了第一批银耳,随后他又组建了专业种植合作社,并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提高银耳品质。
2011年6月15日,他试种的第一批银耳成功了!乡亲们得知“田都没下过一天”的他只用45天赚了3万多元,争相加入。2012年5月10日,以简义相的名字命名的“义相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正式获得营业执照。8年来,他从一个学金融的大学生,成为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他说:“我对职业农民的身份很满足,也倍感骄傲。只要有信心,肯坚持,善于学习,敢于行动,就能把事业安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创业路途艰辛与成就相伴
在利好的刺激下简义相选择将银耳增产至5万斤,为破解冬季低温的问题,他尝试使用地笼供暖,试图实现银耳的全年无休种植。但这一次,他失败了。因为银耳需要25摄氏度的恒温,还需要通风。在冬季时不时敞开温棚降温、通风的一热一冷之间,银耳大量死亡,极短时间内就导致4万~5万元的直接损失。
不甘失败的他试验了很多新方法,亏损却越来越严重。不仅自有资金全部亏了进去,还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工人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卖掉在黔江区城里按揭买下的唯一房子。还完按揭,剩下的15万元全部用作发工人工资。
遭此重创后,简义相决定不再冒进,只在夏季生产银耳,不再强行要求全年生产;同时引入香菇、平菇等菌类,弥补其他季节的生产空缺。
从一天锄头都没摸过的大学生,转变为依靠技术、会动脑筋的新农人,简义相发现发展农业必须紧盯市场找商机。2014年,黔江区农委选送他参加中药材种植培训。学习交流中,他发现家乡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菊花。他又坐不住了!学习一结束就火速赶往浙江桐乡、安徽黄山引回胎菊、金丝皇菊。依托家乡的良好生态环境,让他们生产的菊花品质甚至优于原产地,一下就拿到了长期稳定的订单。
有了过去的经验教训,这一次,他能够稳健地走向希望。现在,他的公司年产值300万多元,有50多户乡亲以土地为资源入股公司,其中包括20户建卡贫困户。公司统揽技术、经营,股东分类生产、分享利益,让农民不仅有了股份分红,每个月还有了固定工资。
山间成片绽放的朵朵菊花引来了客户,也引来了游人。这让他进一步发展旅游有了可能。
农旅结合带动村民增收
让村民成为股东,让入股村民分类投入生产,按土地分享利益,松林村50户农户不仅有了股份分红,每户还有一个成员被纳入公司,通过务工获得固定工资。现在,除长期固定工人外,农忙季节有多达100余名村民参与采收菊花。在简义相的带动下,村里20余户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益,大多数脱贫了。
2015年,邻鄂镇书记任林希望简义相担任村主任助理。从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到村干部,简义相考虑的问题更多了。“松林村地势高、位置好的地方可以俯瞰黔江新城,我们做的规划是发展农旅融合,把更多的城里人吸引到山上来。”他说。
在简义相看来,农村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与别处的“不一样”。随着松林村胎菊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每年都有数千名观光客和摄影爱好者上山来游玩,简义相十分感慨地说:“这说明松林村在旅游上还是有亮点和卖点的,相信只要我们再做好一点,就能从中分一杯羹。”
“这几天胎菊正在移栽,预计今年将扩大到700亩,而李子苗现在已栽种近6000株。”简义相介绍。村里将依托现有的胎菊产业,新发展李子和冬桃,并鼓励公路沿线村民发展农家乐,打造错季赏花、采摘和登高为主题的农业旅游景点。目前,松林村正筹备建设3公里的健身步道、观景亭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