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尽锐出战 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4-26 点击数:569

    ■一系列安排部署,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针对“扶贫机构干部配备不足”这一问题,不少区县立即落实整改,进一步充实了扶贫干部队伍,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3月,我市从市属单位新选派了290名第一书记充实到贫困村里,扛起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

  

    重庆日报4月26日讯:民建重庆市委会参政议政处副处长陈亚琴、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徐峰、市扶贫办综合处副处长王金旗、当代党员杂志社发行部主任刘成国……一群看似在工作中毫无交集的人,却因为第一书记的新身份被联系到了一起。

  日前,我市从各市属单位新选派出290名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如何更加广泛、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引导各方力量向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聚焦。

  市委统揽

  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近两年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整体加强、持续向好,累计实现8个“国重县”、4个“市重县”整体脱贫摘帽,1821个贫困村、160.1万贫困人口脱贫。

  但脱贫攻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到了当前这个最吃劲的时候。今年1月17日,在对重庆开展了为期40余天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后,中央第四巡视组向重庆市委反馈了巡视情况,提出了6点整改意见。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如何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如何提振干部的精神状态……

  市委旋即将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上率下推动巡视整改,相关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

  市领导率先垂范。春节后上班第一天,21位市领导分别到包干联系的18个贫困区县,在基层一线“促改督战”。此后,我市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巡视整改相关工作。

  一系列安排接踵而至:

  组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易地扶贫搬迁、扶贫产业发展等多个专项小组,将市委整改方案中明确的整改任务细化为具体措施,梳理形成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建立整改工作台账;

  市委机构编制部门在全力推进机构改革的同时,以脱贫攻坚为重点,进一步充实市级扶贫部门工作力量,强化脱贫攻坚宣传报道、精准扶贫信息收集发布等职能;

  在市级部门“三定”(定主要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工作中,对与脱贫攻坚联系紧密的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进一步优化职能职责、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机构设置。在区县“三定”工作中,指导区县进一步细化明确扶贫开发办公室或农业农村委(挂扶贫开发办公室牌子)的职能职责,强化扶贫开发机构的项目管理、社会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职能;

  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办印发通知,要求市属单位增派贫困村第一书记。3月中上旬,各市属单位仔细遴选出的290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报到并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此外,在结对帮扶上,17个经济发展强区结对帮扶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近300家企事业单位组成18个市级扶贫集团,结对帮扶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37家市属国有企业结对帮扶城口、巫溪、酉阳和彭水4个深度贫困区县,每年为每个区县落实帮扶资金1亿元;8900余名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外出成功人士等回村挂职、创业,成为了贫困村里“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一系列安排部署,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积极调整充实领导力量、整合行业部门力量、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为我市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汇聚起了强大的合力。

  区县落实

  配齐配强扶贫干部队伍

  区县党委政府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责任落实主体。但在一段时期内,部分区县的扶贫办机构不健全,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较为普遍。

  以涪陵区为例,尽管是“市重县”,贫困程度相对较轻,经济实力相对较好,但该区仍有63个贫困村,25个乡镇、街道都有扶贫任务。在上一轮机构改革中,涪陵区撤销了区扶贫办,将扶贫开发的工作职责纳入区农业农村委(时称涪陵区农委)。几年里,该区专门从事扶贫开发工作的人员锐减到不足10人,随着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人手不足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我们往往是白天去跟踪项目、监督考核,晚上回来进行梳理、总结,基本天天都是连轴转,还是觉得工作做不过来。”涪陵区扶贫办副主任余智勇坦言,事情一积压,就容易自乱阵脚,有时候在精准识别和政策兑现的过程中流程做得不是太到位。

  这一问题在今年得到了妥善解决——随着机构调整尘埃落定,涪陵区恢复了区扶贫办,并先后从农科院、农委、乡镇等抽调了10多名干部,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达到27人。在乡镇,该区各配备了3-5名扶贫专职干部,招入120名大学生和本土人才,扶贫工作力量大大充实。

  今年,针对“扶贫机构干部配备不足”这一问题,不少区县立即落实整改:垫江县在县农业农村委加挂扶贫办牌子,县扶贫办扶贫开发科行政编制在现有2名的基础上增加至5名,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为13名;铜梁区在区农业农村委加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牌子,配备8名以上扶贫工作人员,督促5个市级脱贫村所在镇配备2名扶贫专干、其余镇(街道)配备1名,对5个市级脱贫村所在镇选优配强10名镇领导班子成员,选派15名区级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脱贫村历练;地处主城的巴南、北碚,尽管扶贫任务相对较轻,也进一步充实了扶贫干部队伍,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干群合力

  脱贫攻坚路上砥砺前行

  脱贫战线上千千万万的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果的创造者。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有真情。从武陵山区到秦巴山区,一大批党员干部留下脚印、洒下汗水,从乡亲们眼中的“外来人”变成了“一家人”。

  谭雪峰,石柱县中益乡党委书记。35岁的他,在扶贫一线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去年全年,中益乡党政班子和驻乡驻村工作队只休息了3个双休日,每天入户摸排情况、落实政策,对脱贫做到了精准再精准。

  奉节县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组织动员全乡干部职工投身脱贫攻坚事业,通过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聚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伍东,城口县周溪乡凉风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乡亲们修富路、挖穷根。他感慨地说,这些年村里加强了党支部建设,建立了互帮、互学、互管活动小组,先富帮后富、后富学先富等良好风气蔚然成风。

  第一书记肩负着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重担,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带头人”。今年3月,我市从市属单位新选派了290名第一书记充实到贫困村里,扛起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

  陈亚琴是290名新选派第一书记中仅有的两名女同志之一。3月11日,她前往彭水县高谷镇共和村赴任。上任一个月,陈亚琴通过不断走访、调研,发现了村里产业薄弱和工作缺少头绪两个症结。

  陈亚琴决定牵住共和村发展的“牛鼻子”。她寻求民建重庆市委会的智囊团帮助,邀请几名专家到村里深入调研,确定了辣椒和榨菜两个主要产业。同时,联系了石柱和涪陵的龙头企业,对两个产业进行回购,确保贫困群众的收入长久可持续。

  剃头担子不能一头热,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谭雪峰向重庆日报记者讲起自己刚到中益乡工作的情况,颇为感慨。“那时候,群众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只能从其他乡镇雇佣工人来发展产业,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情景,其他乡镇的人在地里干,我们乡的村民却靠着墙根看。”

  经过不断动员,群众的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中益乡的粮经比从9比1调整为1比9。今年,中益乡的黄精种植又提上了日程,乡亲们抢着要苗子,劲头一个比一个足。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只要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信“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美丽”,脱贫致富便不再遥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