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5-13 点击数:484
“肖老板,这个周末我准备带娃儿上来耍,有啥好玩的?”
“园子里还有不少草莓和果桑,可以带小朋友来摘哟!”
据重庆日报农村版5月13日报道:近日,綦江区新盛镇阳台村的一个果园里,老板肖朝伦一边接电话,一边忙得不亦乐乎:“又是一个繁忙的周末,有好几波客人要接待。”
谁也没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如今瓜果飘香、游客成群。
聊出来的农业商机
今年37岁的肖朝伦家住重庆主城,以前一直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负责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绿化工程。
2013年,与朋友聊天时,肖朝伦得知阳台村这个好地方。距离綦江城区半个多小时车程,最高海拔近千米,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剩下老人小孩留守在家,劳动力薄弱,土地撂荒严重。
“可惜了这好山好水!”从朋友的感叹中,肖朝伦听出了商机——现在都流行采摘游,阳台村交通方便,环境也好,流转土地栽种瓜果,肯定有人来——他心里谋生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想法。
肖朝伦立马托朋友在村里找地。
“这块地在山坳上,视野很开阔,离横山巨龙场只有几分钟车程,环境很不错。”看了朋友推荐的土地,肖朝伦很满意。他将土地流转过来后,多次邀请农技专家来指导,综合海拔、气候、土壤等因素,决定先种植猕猴桃。
筹集好资金后,肖朝伦成立了重庆沃蓝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迅速添置了设备,购买了树苗,在村里雇佣了十来个人,风风火火地干起来。
盲目种植产品滞销
“成都的农业做得好,大规模种植随处可见,发展得也不错。”参照成都模式,肖朝伦开始大规模栽种猕猴桃,一年不到,就种下了150亩猕猴桃。
2015年,猕猴桃大量成熟,由于没有成熟的销售渠道,游客零星采摘也只销售了一小部分,肖朝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猕猴桃烂在地里。
猕猴桃滞销无异于当头一棒,让肖朝伦迅速冷静下来,他认真分析问题:“成都大规模种植果树,主要靠果贩上门批发跑销量,但我们这里一开始就谋划了走采摘路子,需要的是农产品多元化,而不是一味追求产量多。”
经过仔细思考,肖朝伦重新调整模式,引进了果桑、草莓、蓝莓、无花果等多种水果,同时,清除长势不好的猕猴桃,改种采摘期不同的猕猴桃,让园子里一年四季都有果摘。
此外,肖朝伦还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栽种花草美化环境,规划出采摘区、休闲区、烧烤区等,方便游客前来游玩。
定制农业风生水起
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来肖朝伦的园子采摘休闲的游客越来越多。
“最开始是两三人相约上来,现在是大量地组团来,人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60多人。”肖朝伦说,靠着发展采摘游,每年他能增收近30万元。
采摘游发展风生水起,这两年,肖朝伦又尝试新招,开启了认养模式:认养一棵猕猴桃树,可以保底收获10斤猕猴桃,同时赠送猕猴桃酒和两斤蓝莓,平时进来游玩也不收费。“大家参与热情挺高,已经有200多棵猕猴桃树被认养。”肖朝伦告诉笔者。
最近,闲不下来的肖朝伦又开始尝试土地认养,根据顾客需求,私人订制种植。“我把这个想法发到朋友圈,大家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还有不少人加我,已经有12位客人认养了土地。”肖朝伦说,顾客认养土地,委托公司托管,公司聘请当地老百姓进行日常管理,蔬菜成熟后配送到顾客家中,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直供”餐桌,顾客吃得更放心、更健康,老百姓还能增收。
“随着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定制农业必将成为未来优质农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这也是我们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肖朝伦说,将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这是一件共赢的事儿,他干得越来越带劲。
文/图 通讯员 张静 杨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