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重庆市残联精准帮扶“一户多残”困难家庭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5-20 点击数:965

  

    每年养鱼利润近1万元,曾宪明一家对生活充满信心

    重庆日报5月20日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短板”。而“一户多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则是“短板”中的短板,是脱贫攻坚中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市残联负责人介绍,全市“一户两残”及以上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有15662户,其中“一户四残”及以上的残疾人家庭达139户。这些家庭一般无业可扶、无力脱贫。

  去年以来,市残联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精准施策,聚焦解决“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截至目前,已投入4367万元,今年计划再投入3417万元,重点帮扶11695户“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助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重点帮扶

  锁定“一户多残”贫困家庭

  永川区青峰镇莲花石村倒碑小组的谢金华一家有4名残疾人:谢金华视力残疾二级、妻子盈德群智力残疾二级、女儿谢楚怡智力残疾四级、弟弟谢华超智力残疾二级。

  “这样的家庭,面临经济困难、生活难以照料、增收乏力、情感无助等困境。”永川区残联理事长袁世国介绍,“一户多残”家庭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仅靠现有的政策无法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2018年5月,在市残联的指导下,永川区率先在全市试点了“爱心牵手一户多残”项目,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扶持和帮扶他们。

  谢金华回忆,去年,永川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刘燕就来到他家中走访,逐一记录他们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调查统计,永川区像谢金华家一样“一户多残”家庭达531户1115人。刘燕称,“一户多残”家庭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需要补足的短板。

  现在,谢华金一家有3人享受低保,每月共计1176元,两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40元,3人享受贫困生活补贴210元,每月收入共计1526元。同时,市区两级残联还为谢华金一家落实了4万元房屋补贴,新建了50平方米的新房。

  巫溪县尖山镇川山村冯胜友一家也是脱贫政策的受益者。冯胜友一家7口,有6位残疾人,除儿子冯诗银外,妻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后来,冯胜友家享受了危房改造以及市(县)两级残联的系列优惠政策,今年初也搬进了新房。

  “目前,市残联在永川试点的‘爱心牵手一户多残’项目已在全市推广。”市残联负责人说,去年,我市出台了《重庆市“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攻坚帮扶方案》,锁定了全市户籍范围内“一户两残”及以上的建档立卡、低保户和分散特困供养等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中“一户四残”及以上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全覆盖帮扶,帮扶“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在现行标准下如期实现脱贫。

  精准施策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我们就想给孩子安装人工耳蜗。”大足区龙岗街道的张鹏和妻子、女儿都是听力残疾一级。去年,大足区残联在核查和比对中了解到夫妻俩的心事后,及时为他们落实了5万元救助医疗资金。现在,张鹏的女儿带上人工耳蜗也能正常交流了。

  去年以来,全市各区县残联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认真开展核查和比对,充分调研、摸清情况,精准掌握“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托养、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的现状和需求。缺什么、差什么,罗列清单和明细,做到心中有数、帮扶到户。

  “一户一策,认真制定帮扶方案,做到不漏一户、不差一人。”市残联相关负责人称,各区县残联在精准掌握“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现状和需求基础上,根据残疾人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和不同需求,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建立“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攻坚帮扶方案表,做到了“一户一策”“一户一表”,明确现状,按需帮扶,确保问题被定点清除,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据介绍,我市市级层面对“一户四残”及以上的残疾人家庭和“一户三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按每名残疾人1万元的标准进行帮扶。其他“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则由各区县结合实际,按照残疾人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和不同需求,自行制定标准、自行筹集资金进行帮扶。这些帮扶资金只能使用在“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具体项目上。

  此外,各区县还通过开展“一户多残”爱心牵手结对帮扶等公益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单位,号召残工委成员单位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方式,结对帮扶“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点对点解决“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攻坚中的具体问题。

  扶志扶智

  “两手抓”提升脱贫能力

  扎实推进贫困残疾人家庭,特别是“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攻坚工作,关键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努力提升他们的就业脱贫能力, 

  “以前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大足区龙水镇残疾人贫困户曾宪明一家4口就有3人是残疾人,他本人肢体残疾三级、妻子智力残疾四级、大儿子智力残疾二级,只有6岁的小儿子健康。长期以来,一家人一直住在土木结构的危房中。曾宪明总说,“就担心养不活一家人,更怕没钱送小儿子上学。”

  在村支两委和亲友的帮助下,曾宪明东拼西凑了5万余元,再靠政府补助3.7万元,建造了90平方米的新房。

  曾宪明家门前有个池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龙水镇残联工作人员便鼓励他去承包养鱼。曾宪明觉得自己无资金无劳力,技术也不过关,有些犹豫。区残联、镇政府和村支两委便想方设法为其解决了资金问题,又为他报名参加了区残联组织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并免费提供鱼苗、鸭苗等,帮助他搞起了养殖业,让曾宪明重新鼓起了生活的信心。现在,他一年养鱼的利润近1万元,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为提高贫困残疾人家庭的“造血”能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5月13日,市残联与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正式签约联合举办“康复技术”专业学历教育扶智班(简称“扶智班”)。扶智班学制为全日制3年,招收对象为重庆市户籍的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等贫困残疾人或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要求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够自理,具备从事康复技术工作的身体条件。

  “扶智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杂费、教材费、住宿费等全免,毕业后推荐就业岗位。”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扶智班学生改善和提高学习生活条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杨毅 张亚飞 王琳琳 图/敖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