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老书记发起组织“5人团” 栽桑养蚕带动113户村民受益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6-24 点击数:558

  

   重庆日报6月24日报道:“这是三龄期蚕,过了眠期,已开始进食。”近日,在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一养蚕大棚里,正在给蚕喂食桑叶的“老书记”陈明超向笔者介绍。

  “老书记”这个称号,是多年来村民对陈明超的尊称。陈明超今年63岁,在原大青村没合并到长春村时,他曾任大青村党支部书记17年。从去年起,他再次“出山”,动员4名合伙人,带领113户村民栽桑养蚕。

  2018年除夕,他走访了4户人家,这4家人都是村民们平常信得过、有带动能力的爽快人。一个是现在的2组组长陈善平,一个是以前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的郑仁爱,一个是村里在外创业的大学生彭照,一个是4组热心的村民李朝文。

  每走一户,陈明超把联合他们4人一起带动村民发展蚕桑的想法说了,大家一拍即合,非常赞成这个做法。

  “当年春节,我们5个人就挨家挨户地去走访,动员大家一起栽桑、养蚕。”陈明超说,有的家庭很感兴趣,当场表示愿意加入,有的家庭年轻人都要外出打工,家里主要是上年纪的老人,也表示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让懂技术的人来经营。

  接着,“5人团”与35户村民达成协议,流转150余亩土地栽桑,并成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今年,又流转78户村民土地,包括陈正昌、彭保林等建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家庭的田地,并且吸收了20多名工人长期在基地务工,其中优先选择建卡贫困户。

  陈明超说,蚕桑是当年栽桑当年见效,去年养了2季蚕共40张,收入了4万多元,刚好够请工人的工资;今年打算养四季蚕,每季养到20张,计划收入达到12万元。

  据了解,5个带头人在基地第一年建设中,共投资15万余元。与此同时,这个联合栽桑养蚕的点子,也为他们争取到捐款,3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棚,全是帮扶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帮助修建的。

  113户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稻田每亩300元,土地每亩200元,20多名乡亲在基地就业,这就是一年多来“老书记”号召和实践的成果。陈明超说,除了土地能有效利用外,他们希望通过“5人团”的带动,更多的乡亲愿意学习并加入到栽桑养蚕这项产业中来,“我们愿意把建好的蚕桑地送还给他们,或者一起扩展新的基地,大家一起发展效益农业,一起脱贫增收。”

  文/图 通讯员 李诗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