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8-14 点击数:474
(“甜蜜”的蜂农。通讯员 甘吴旻 摄)
重庆日报农村版8月14日讯:翻地、打窝、栽黄连……近日,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何代云和妻子顶着艳阳在地里种黄连,他每年夏天要新栽黄连2亩以上,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0亩以上。
“黄连大多是七八月栽,种黄连很苦,但收益还是很甜的。”何代云用衣角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说。
据统计,到2018年底,庙坝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万元,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全村有一两项扶贫产业的农户覆盖率达到100%,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4600元左右,提高到了2018年的1.2万元左右……
短短几年,这个曾经的深山贫困村是怎么做到的?
“这要归功于黄连、中蜂、乡村旅游这‘甜苦游’三大产业,不仅让村民摆脱贫困,日子还越过越甜。”庙坝村第一书记告诉笔者。
黄连带走“苦日子”
何代云告诉笔者,靠着种黄连,他家不仅2015年就脱了贫,还成为全村致富示范户,每年至少有五六万元收入。如今,该村80%的农户种植黄连,20亩以上的大户有40余户。
庙坝村平均海拔1300多米,峡谷、坡地和原始生态林占据了全村97%的面积,几乎没有良田耕地,但是丰富的森林植被和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黄连种植,除了无劳力户,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黄连。
“我从小就跟着父亲种黄连,已经种了40多年。”何代云说,这么多年对黄连“不离不弃”,不仅仅是对这个祖传产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它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甜,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不喜存钱爱存黄连”是庙坝村民的真实写照。在该村,几乎家家户户贮存黄连,这既是村民应对市场的法宝,更是他们的生财之道。市场行情好,就当年卖掉,行情不好,他们就把黄连贮存起来,等到价格上涨后再卖,存黄连比存钱划算。
何代云说,黄连价格时涨时跌,最低曾卖到15—16元/斤,最高卖60—70元/斤,但村民从未想过放弃。“就算价格不高,但对于山区村民来说,种黄连仍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不种黄连,靠什么增收呢?”何代云说。
为了帮助村民们进一步发展黄连产业,庙坝村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今年,该村着力投入资金,扩大黄连种植规模到1500亩,购买了10台大型黄连烘烤机,还为种植户们发放肥料,以激发村民种植积极性。预计今年全村黄连户均收入将突破3万元,让村民的日子“苦中有甜”。
中蜂酿出“甜生活”
粉刷房屋外墙、申报蜂蜜品牌……庙坝村中蜂养殖大户何仕华近日正忙着准备摇蜜节,以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摇蜜,购买蜂蜜。
何仕华家今年养蜂400多群,预计可摇蜜2吨以上,蜂蜜产量比去年大幅度增加。“去年,我只搞了一次摇蜜节,当天就卖出去400多斤蜂蜜,今年准备再增加一次。”何仕华说。去年,他家仅蜂蜜收入就超过40万元,着实尝到了养蜂的甜头。
在庙坝村,不仅何仕华靠养中蜂走上致富路,全村90余户村民也靠养蜂致了富。全村现有中蜂1500群,其中50群以上大户有20户,蜂蜜价格卖到120—150元/斤,养蜂已成为当地村民另一重要收入来源。
这因为庙坝村海拔高、空气好、植被好、蜜源好,产出的蜂蜜品质高,村民才靠养蜂,走出了“甜蜜路”。
去年,全村蜂蜜产量1.4万斤,产值150余万元,预计今年会大幅度提高。随着庙坝乡村旅游升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纳凉避暑,也带动全村蜂蜜产业路越走越宽。
旅游乐出“好钱景”
近日,庙坝村村民程坤祥家4层小楼农家乐刚竣工,就迎来一拨避暑游客。“这里环境好,凉快,我们已经是第四年来这里避暑。”来自沙坪坝区的欧帮珍老人说,她喜欢上了这里,每年夏天带着老伴、孙子,一住就是3个月。
程坤祥家新建的农家乐有21间客房,一次能接待四五十个人,每人每月包吃包住收费1800元,散客一天包吃包住150元,每年避暑旺季,常常客满,一季下来能收入10多万元。
“我们村毗邻山王坪景区,夏季气温只有20多度,纳凉避暑最好不过。”程坤祥说,一到夏天,庙坝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住满了,程坤祥家的农家乐也越来越“不够用”。今年,程坤祥下定决心扩大农家乐的规模,一口气向银行借了60万元的贷款,再加上家里原本的20多万元积蓄,修建了这栋4层的小楼。
不远处,庙坝村1社贫困户程小敏家,也住着几位避暑游客。“今年天不热,游客不多,往年这时是避暑旺季,一天都要推掉十几个订房订餐的电话,如果要定周末的房间,起码要提前一周预订。”程小敏说。今年,她通过扶贫贷款,将老房子进行改造,房间增加到18间,全部用来接待避暑游客,轻轻松松挣几万元。
近两年,随着南道高速公路开通和庙坝村交通提质,“养”在深山里的庙坝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纳凉避暑。该村还推出了探险、赏景、观猴等旅游活动,新发展星级农家乐10家,新建成日接待能力300人次的游客接待中心1个,新建占地30亩的露营基地1个,并将农户闲置房屋腾出来,统一改造成民宿,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村民增收致富增添新“钱景”。
通讯员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