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8-26 点击数:439
重庆日报农村版8月26日讯: 盛夏8月,距离巴阳枇杷销售已过了两个多月,但云阳县巴阳镇阳坪村果农杨志富仍闲不下来。果园里的李子成熟上市,杨志富正忙着尝试运用淘宝等电商平台,吆喝青脆李。
杨志富说,他家的枇杷其实不多,但今年5月,看着周围果农都在用微信、淘宝卖枇杷,效果不错,他便找到阳坪村级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利松,学习电商知识,打算换个方式卖水果。
“想不到电商这么管用,枇杷卖到了全国,价格还更好。”巴阳镇副镇长郑云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今年8000吨枇杷首次触网,订单就达到2万多张,近1/3的枇杷通过电商卖到全国,最贵的卖到了16元一斤,直接带动果农人均增收6000多元。
要知道,同等品质和大小的枇杷,今年以前单价还只有四五元一斤,有的甚至卖不出去。
痛心——
赚不到钱枇杷树被抛弃
5月17日早上8点,家住陕西省榆林区的张涛,收到了云阳巴阳镇阳坪村电商服务中心店长陈利松寄出的10箱枇杷,而两天前,这些枇杷还在四组贫困户毛开东的果树上。
让毛开东惊讶的是,短短两天时间,自家的枇杷就卖到了外地顾客的家里,这让毛开东既自豪又高兴:“种了一辈子的地,做梦也没想到,自家的枇杷竟卖到了陕西,而且价格不错。”
在巴阳,跟老毛一样有同等感受的果农还有不少。而在以前,别说把枇杷卖到全国,就连走出大山都很困难,更别提卖个好价钱。
巴阳镇与万州接壤,是长江云阳段的一个江边大镇,由于气候湿润,地形多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合种植枇杷。“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巴阳镇就有果农开始零星分散种植枇杷,但那时由于大山阻隔,交通闭塞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果农除自家吃点外,大部分送人或烂在树上,没人把枇杷当成赚钱的门路。”巴阳镇农服中心副主任王儒果说。
到了2000年,国家开始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巴阳镇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发动农户大面积种植枇杷,一来有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的作用,二来还能带动农户增收,一举两得。
但事实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好。郑云介绍说,漫山遍野的枇杷树虽然对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枇杷的价格始终让人心痛,最贵一斤不超过1元,最便宜两三角还没人要。
“还不如种庄稼划算。”看着增收无望,不少村民抛弃枇杷树,选择外出打工。
看着村民赚不到钱,巴阳镇政府也很揪心,一方面召集果农代表、商贩,讨论研究枇杷抱团销售的方案;另一面,组织镇村干部到沿海学习,试图通过举办旅游节会为巴阳枇杷打开销路。
2006年,巴阳第一届枇杷旅游文化采摘节开幕,虽然枇杷名气大了点,但价格也仅有两元一斤,抛开人力、农资、运费等成本,种枇杷仍旧赚不到钱。
尝试——
首次触网摇身变金果果
魏光付是当地的果农,家里种有几亩枇杷,在巴阳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干起了副业,成了一名果贩,负责定向收购果农的枇杷,再转手倒卖给外地的大商贩,虽然避免了让枇杷烂在树上,但对于大多数果农来说,1.5元一斤的收购价,大家也只能是勉强维持生计。
枇杷旅游文化采摘节虽年年举行,巴阳枇杷口碑声誉也传到了重庆主城以及湖北等地,价格也逐渐升到了四五元一斤,但相比水涨船高的运费、人力、农资等成本,巴阳枇杷的身价实则是原地踏步。
巴阳枇杷出路在哪?
2019年,经过多番调研和外出考察学习,刚上任不久的郑云想到了电商,试图通过人人学电商、懂电商、用电商,来为巴阳枇杷找市场,提身价。
“不少果农都耍微信,用好了就能成为合格的微商。”郑云说,每家果农几乎都有亲戚在广州、深圳、福建等沿海地区打工,并且镇村还有一大波从巴阳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只要利用好这部分人群当“喇叭”,巴阳枇杷的市场客户就会源源不断。
说干就干,今年五一前夕,郑云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能干的果农利用自己的微信号、朋友圈吆喝枇杷。同时,自掏腰包为每家每户量身定制了宣传画,用简单的词句进行独特的产品描述。
针对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困难的果农,郑云则找到陈利松,请求他无偿帮助果农通过淘宝、微信代销枇杷。同时,空闲时间,镇里还组织包括陈利松在内的电商能手,为果农讲解传授电商知识以及产品包装、运输等方面的各种经验。
望丰村52岁的果农谭方莲,种植枇杷近30年,但今年对谭方莲来说,枇杷才真正算得上是“金果果”。今年4月底,郑云为她送去特别设计的含有收款码的宣传画后,谭方莲借助微信,不出半个月就将自家的8000多斤枇杷网售一空。同时,头脑灵光的她还从周围邻居家收购来5000斤枇杷触网销售。“不愁销路,价格还高”,谭方莲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巴阳,像谭方莲一样从一个果农蝶变成微商的村民不在少数。如今,当地1.4万名果农中,就有近一半的果农懂电商、用电商,他们除了网售枇杷等水果外,土豆、红薯、蜂蜜等农副产品也成了网售的对象。
据巴阳镇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万亩巴阳枇杷产量达8000万吨,接近3000万吨枇杷通过淘宝、微信等网售出山,网络订单超过2万余单,枇杷单价最贵卖到了十五六元一斤,直接带动果农人均增收6000多元。
走俏——
建300亩标准产业示范园
一时间,巴阳枇杷开始走俏,也带火了相关产业。
郑云说,过去,巴阳枇杷不值钱,请工人帮忙采摘,一天工钱也就100元左右,但今年枇杷销售火爆,工钱180元一天,包顿午饭还不一定能请到工人。
巴阳村贫困户曾以明种有7亩多枇杷,今年枇杷成熟采摘时,他召回在外务工的亲戚回家帮忙采收枇杷,亲戚还特意晚走了半个月,帮着曾以明在枇杷园进行锄草、施肥等管护工作。
看着家乡的枇杷能赚到钱,在外打工的10多位村民也返回巴阳,利用闲置的土地重新管护栽种枇杷。
趁着巴阳枇杷身价走红,陈利松将次果送到了四川一家饮料加工厂生产枇杷饮料。同时,当地20多家小作坊也开始对枇杷进行初加工,生产出枇杷膏等产品。
“好品质才能换来好口碑。”郑云说,为保障巴阳枇杷的好品质,镇里大力实施双减行动(减农药减化肥),并向种植大户、散户传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利用杀虫灯、粘虫板进行物理防控,同时宣传推介品质更好、口感更佳的大五星、橙妃等新品种。目前,巴阳枇杷也正在进行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造一座高品质的枇杷产业园,镇里联合西南大学等高校,计划今年10月在巴阳村建设一座300亩的枇杷标准产业示范园,初步形成一个集枇杷育苗、种植、销售、加工、科研、体验观光、亲子游乐于一体的服务中心,以更好地提升巴阳枇杷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让巴阳枇杷真正成为果农的“金果果”。
文/图 记者 赵伟平 贺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