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潘先珮:发展养蜂产业带领百姓致富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9-03 点击数:1417

    重庆科技报9月3日讯:从黔江城区去往深度贫困镇金溪镇的路途中,掩映着一座纯木质结构的房子和上百个蜂棚。这个风景美丽的地方就是黔江区彩虹蜂场科普示范基地,主人潘先珮是一位从北京大学毕业又留学西班牙IE商学院的90后,一个本该做城市精英却选择了来贫困山区养蜂的创业青年,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追求。

  留学经历激发创业情怀

  1990年出生的潘先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女孩,在来黔江之前一直生活在大城市里,从北京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后,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做过一线城市地产公司董事长助理,也在深圳某企业做过副总,当时年薪已过百万。

  或许是骨子里天生不想过一成不变的生活,工作一段时间后,2015年潘先珮考取了西班牙IE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攻读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在学校创业比赛中拿过一等奖。

  “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心中埋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潘先珮说。

  回国后,潘先珮回到家乡重庆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做起了与农业相关的咨询公司。冥冥中,与养蜂结下了不解之缘。

  投资300万元创建蜂场

  在做农业咨询的时候,潘先珮认识了引导她进入养蜂行业的伙伴龙训明。

  “他家是三代养蜂的,在养蜂这个行业已经做得比较好了,我在给他们做农业咨询和品牌升级的时候,彼此交流了很多想法。感觉自己心里那股想做实业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有很多想法我们都是一拍即合。”潘先珮告诉笔者。

  而当时,市卫健委扶贫集团刚好对口帮扶黔江区金溪镇,正在寻找适合金溪发展的农业产业。天时地利人和,潘先珮通过招商引资,毅然决定到深度贫困乡镇金溪镇开始养蜂事业。

  通过前期考察,她们发现金溪镇地理环境好、交通方便,而彩虹蜂场所在的山地势高、有水源,再加上武陵山地区本来就是一个有着上千种蜜源的天然蜜库,对于养蜂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地方。

  于是,租地、修路、修房、建蜂棚、种油菜,2018年由潘先珮个人投资300余万元,在金溪镇成立了重庆佩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用实际行动和产品说话

  刚到黔江建场的时候,周边的很多人都会质疑她,因为在多数人心中养蜂是一个辛苦的活儿,年轻人很少有坚持下来的。每当面对大家的质疑声,潘先珮没有过多的解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潘先珮在黔江城区租了房,每天都到蜂场亲自督工。基地建起以后,潘先珮与技术合伙人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一个人负责产品的宣传营销,另一个人负责养蜂的技术指导。本来靠着线上销售的好口碑,蜂蜜的销路本就不愁了。但是,潘先珮并不满足,她希望有更多人选择购买彩虹蜂场生产的蜂蜜。为了打开市场,她和营销团队一家药房一家药房去跑,厚着脸皮到集团公司蹲守。然而,创业路上想要拓宽销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尤其是最初推销产品时几乎次次碰壁。但从不服输的潘先珮,最终用自己的坚持、真诚,让不少企业给她抛出了橄榄枝。

  “为了保证顾客买到健康的蜂蜜,我们从源头上保证质量,所有的蜂箱都是经过专业消毒的,我们一共有26个摄影头,还有8个移动蜂场的摄影头全部链接公众号,所有的顾客都可以通过公众号看到养蜂人的情况,保证蜂蜜的质量。”潘先珮介绍道。通过她和团队的努力,从去年建厂投资到现在,彩虹蜂场共有1500多群蜂种,蜂棚100个。今年预计产蜜20吨左右,估计收入将达到400万元。

  带领周边百姓致富

  “我自己有钱了并不代表自己很厉害,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企业一起发展,越来越好,这才是我自己想要做到的。”潘先珮表达了自己创业的初心。

  潘先珮从一开始就惦记着黔江的百姓,在当初建蜂场时他们对自己的支持,而今自己富了,要带动周边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在促进当地贫困户增收的过程中,潘先珮了解到了当地农民在养蜂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技术难题,为此,她多次组织开展养蜂技术培训会,对村里的困难群众进行养蜂技术指导。据了解,从公司去年入驻金溪镇到目前,一共进行了4次养蜂技术培训,服务困难群众200多名。

  谈及未来,潘先珮还想把彩虹蜂场这个品牌做大做强,让群众能够吃到放心的蜂蜜。
(通讯员 张永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