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2-19 点击数:1861
重庆日报2月19日讯 (记者 张国勇 颜安)17日上午10时许,南川区河图乡河图村,蔬菜基地业主魏先正在指导农民翻土。他十分感慨地说:“我已经和南川本地的风之彩超市有了协议,以后每天都要发货给他们,销售应该不愁了。”
“以前把这些蔬菜种出来后,心里真的没底。”魏先说,因为市场行情谁也说不准,后来听从别人的建议,搞了几个无公害品种后与超市达成了口头协议,每天蔬菜摘下来后经过初级整理便往那边送,销售确实更稳定了。”
南川区商务局市场流通科科长唐建伦介绍说,南川在探索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方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首先是2005年以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为契机,建成了614家农家店,其中包括64家镇级的日用品、农资超市以及500多家农村便民店。
与此同时,南川扶持本地的风之彩超市打造配送中心,在全市最早实现了“村社有便民店、乡镇有连锁超市、城区有配送中心”的三级流通体系。
“蔬菜、水果等商品,我们都是在下午收集回来,经过整理、装箱后,在凌晨开始配送,即便是最远的点,也要求在清晨6点前完成配送,以方便农民赶集。”南川风之彩商贸有限公司采购总监苏渝说,目前,风之彩立足于南川本地市场,在城区内有9家店,同时在大有、鸣玉、南平、水江这4个中心镇也有超市,其服务已经覆盖南川全区,并进而辐射武隆、涪陵及贵州等相邻乡镇。
南川区农委农艺师杨东华说:“农产品为什么要进超市实现‘农超对接’?一是市场需求,二是品质化的体现。”
此外,该区还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还有平抑物价的作用——过去南川超市里没卖蔬菜的时候,其菜价与盘溪蔬菜市场相比要贵1倍左右;而随着蔬菜在超市的大量上货,菜价至少降低了30%多。
唐建伦表示,当前虽然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已经建立,但重生产轻物流的观念依然存在。其实,一个地区农产品供给情况的好坏,全靠物流环节来体现。把农产品从生产、采摘、分类、包装、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配送等环节有效地整合起来,减少农产品的价值损失,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保证农民收益。
而今,南川正在建设占地200余亩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也准备引进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以期强化流通设施、创新流通方式,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