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资讯

渝商资讯

Yushang Information
农户“坐地”就能增收----重庆垫江县曹回镇劳务外包现象见闻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6-12 点击数:4510

        

     重庆日报6月12日报道(新华社记者 高力 陶冶):记者近日在重庆市垫江县曹回镇采访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农村常见的麻将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男女老少都在自家门前搭起一张桌子,手拿一把镊子组装开关等各种电子元件。

     原来这是曹回镇从2008年开始兴起的承接沿海生产性劳务外包产业。代理人从沿海引进开关等简单电子元件加工项目,再分发给农民加工,然后将成品或半成品发回沿海。农民不需要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和进工厂一样,“坐地”就能增收。

     记者随意走进曹回镇上的一家面馆,与正忙着组装开关的面馆老板刘洪余攀谈了起来。

    “加工这个难不难?”“一个月能挣多少钱?”记者问道。

     “这有啥子难的嘛!一学就会!”刘洪余一边回答,一边手持镊子,轻巧地用了几个步骤,一个电子元件开关就做好了。

    “我今年64岁了,外出打工根本没人要,在家做劳务外包真的很好!”刘洪余说,“我和老伴一人一天能做一包,每包2000来个,一包35块,一个月一人能挣1000多元,还不耽误我开面馆。”

    曹回镇劳务外包“第一人”石元会告诉记者,自己在浙江电子元件加工厂打工多年。2008年,当沿海电子企业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出现招工困难,自己于是尝试将厂里部分电子元件拿回老家加工,结果顺利通过了厂里验收。从此,石元会开始扩大规模,并逐渐带领乡亲走上了在家打工之路。

     和石元会一样,曹回镇居民刘春兰以前也在浙江的电子元件工厂打工,漂泊在外不仅辛苦,还没法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几年前,当得知自己的家乡搞起了劳务外包的产业,刘春兰马上辞去了在浙江的工作,并带着工厂的订单回到家乡当起了劳务外包代理人。目前,刘春兰手下已有近500户农户为其加工电子产品,而作为代理人的刘春兰每月的收入超过1万元。

     “农户增收了,企业能够节约成本吗?产品质量如何保障?”记者问。

      石元会说,曹回镇加工的劳务外包产品基本都是企业非核心的、辅助性的成品或半成品,技术含量不高,质量容易把控。而近年来,沿海企业已饱受招工难之苦,通过将这些生产环节外包,企业还可节约很大部分人力和招工成本。

      西部地区农民零投入,“坐地”就可打工增收,沿海企业节省财力,降低季节性生产招工难风险。通过劳务外包这条纽带,西部农户和沿海企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垫江县委书记罗德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以及城乡的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催生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外出打工,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剩下了“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缺技术、缺项目、缺资金、缺信息,除了务农,很难通过非农产业增收,而劳务外包无疑是给他们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

     据统计,自2008年开展劳务外包以来,重庆垫江县已承接电子元件、水晶饰品、皮鞋配件等劳务外包品种18个,培育一级代理商53人,发展参与农户5.1万户,带动农户增收已突破3.5亿元。

    (桑秘,图片摘自百度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