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9-25 点击数:2988
据重庆日报9月25日讯:一直以来只可“远观”的巫山神女峰,这次要伸手挽留穿境而过的三峡游客——目前,巫山县正沿着陡峭的山脊修一条栈道,到今年国庆,三峡游客将可下船登岸,近距离看看高峡出平湖后神女是否“无恙”。
引人关注的不仅是巫山。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巫溪的兰英大峡谷、宁厂古镇、荆竹坝岩棺群,城口的九重山、夜雨湖,奉节的兴隆旅游度假区,云阳的栖霞宫、南溪绿岛,丰都的澜天湖等,纷纷走出深闺“高调”迎客。
“这实际上是渝东北各地产业整体转型的一种讯号。”市发改委一负责人说,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政府导向的转变下,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一二三产均在全面加速转型,逐渐开始走上“绿色”与“特色”并行的产业发展道路。
1 整体转型,产业发展注重绿色环保
按照常理,沿海转移而来的大型企业,往往都是渝东北各区县眼中的“香馍馍”。然而,前不久,一个一旦落地,将每年带来千万税收的大型盐化工企业,却在巫溪吃了“闭门羹”。
无独有偶。2012年还将盐化工作为重大招商项目的忠县,去年下半年以来一改初衷,不仅停止了与各类盐化工企业的接触,还开始大力调整全县化工产业,先后关停并转了10多家污染严重企业,并取消了移民生态工业园中的化工产业园。
“这与以往的做法大相径庭。”忠县发改委主任叶世久说,以往,类似不顾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一味争夺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行业“大项目”的事例,在“穷”怕了的渝东北比比皆是,甚至成为一个地方出“政绩”的主要项目。
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后,渝东北成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政府导向的转变,使“绿色”产业成为其发展新方向。各地纷纷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壮大有资源依托、环保水平高、吸纳就业多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文化观光旅游业。
作为渝东北发展任务最重的地区,万州率先作出表率,在对原有的化工等产业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主动转变产业发展方向,主攻汽车制造、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照明电气、农副产品加工五大“绿色”产业。目前,他们正在加快长安跨越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科创医药产业园、雷士照明LED灯筒灯盘等50个重点项目的建设。
垫江也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紧扣“农产品主产县”,提出打造“重庆粮仓、主城菜园、花果之乡”。目前,垫江正全力加快花卉苗木、垫江白柚、优质柑橘、设施水果四大基地建设,力争以“垫江牡丹”为主,打造“五花、五园”。未来,“花经济”将成为该县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产业。
梁平也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效益农业,着力打造统筹城乡示范走廊。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云龙镇人民村等7个产业鲜明、设施完备、特色突出的美丽乡村,推进仁贤、金带2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建设,三条交通环道也即将建成通车。该县“一心三带多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此外,巫山、奉节、巫溪、城口等,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大力推动景区建设和对外营销。他们还将特色效益农业作为了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以城口为例,该县就依托自身丰富的动植物基因库,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改种中药材、经济作物(核桃、板栗),实行林间养蜂、林下养畜、林地种药等,力图早日实现同步小康的既定目标。
2 错位发展,各地产业以“特”制胜
什么是特色产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城口东安乡兴田村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小石人”,现在已是远近闻名。在众多地方都发展避暑游和休闲游的情况下,“小石人”仍旧“一床难求”,且大多数客人来自主城。今年,接待游客已超过5000人次。
“小石人”这个距离主城超过5小时车程的农家乐,缘何有如此吸引力?
“这是城口将自身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实行错位发展的结果。”城口县县长卢鹏飞说,现今,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但从地理气候条件来看,城口不仅有高海拔,还有“中国气候明珠”之称的独特气候条件,以及绿色无污染的天然农产品,这些都使得城口在避暑游、乡村休闲游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依靠这些,城口众多像“小石人”一样的森林人家,才能一直这么红火。
“如何让各地产业‘特’起来,一直是我们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市委党校课题组卞彬说,我市实施五大功能区域战略,提出构建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板块、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和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其内涵就是要求各地在“特”字上下功夫,走出一条错位发展的制胜之路。市里还出台了相对细化的特色产业发展布局指导意见,这些都让各地产业开始“特”起来。
同样是发展旅游,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已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错位。如城口提出的是利用海拔较高的优势,打造避暑胜地,因此大巴山森林人家是其发展的重点;巫山的目标却是:“县城是大的接待中心,全县就是一个大景区”,要打造“2+5”精品旅游集群;奉节则是瞄准观光体验、休闲旅游、工业旅游等,着力打造“两核、两翼、三基地”的片区式旅游度假区;巫溪却是大打文化牌,将目标人群锁定在了注重休闲养生的人群上。
不仅是旅游摒弃了过去“大而全”的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的还有渝东北的工业和农业。开县有了小家电产业,云阳有了新材料产业,垫江有了钟表产业,梁平有了美妆产业,忠县有了健康产业。
农业也不例外,过去,各地在牛羊、鸡鸭鱼、柑橘等方面,出奇一致地要做产业龙头。而现在,同样是种养业,梁平的重点在鸭、柚、竹;丰都在肉牛、红心柚、榨菜;垫江则是蜜本南瓜、白柚、鹅;忠县是柑橘和橙汁加工、生态渔业;开县是柑橘、冷水鱼、肉兔;奉节是脐橙;巫溪是马铃薯等等。
“这些变化,不仅仅使未来各地发展方向和招商思路越发明晰,也将使更多的政策资源向其倾斜,最终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一个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卞彬如是说。
3 布局优化,产业发展迈向区域协作
“月薪2500元,急招纺织服装工人”、“招纺织工人,月薪2200元,包吃包住”……今年春节刚过,开县的劳务市场,就上演了一出“争夺”劳务工人的大戏,其主角就是开县的近百家服装公司和纺织工厂。
近几年,随着原材料上涨、用工紧张、土地越来越少,东部沿海众多纺织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从2009年开始,“东服西进”的步伐就越来越快。作为国家级承接东部纺织业转移的基地之一,为承接服装产业转移,我市先后在渝北、巴南、合川、万州、开县等地,投资建设纺织丝绸产业园、服装丝绸市场、纺织服装工业园等。
然而,当“东服西进”浪潮依旧,我市大多数地方纺织行业却步调一致地出现下降,仅有万州、开县持续快速增长。
去年,万州依托三峡纺织、财衡纺织、特星集团万州工厂、忆凯制衣等大型纺织服装企业,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和集群,成为全市最大的棉纺织基地。开县全年生产的服装达3700多万件,鞋子6700多万只,产值达60多亿元,占其规上企业总盘子的近1/3。
万州、开县的纺织业“龙头”地位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这是全市发展‘一盘棋’,逐渐优化产业布局的结果。”市经信委一负责人说,过去,由于缺乏具体的产业发展布局指导意见,各地认为凡是可创造利税的企业都要招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区县间的“恶性”竞争。
随着战略布局和“指挥棒”的调整,各地均有了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目标产业,不少地方放弃了纺织业的发展。这样,纺织这个既有劳动密集型特点、又有较高技术含量潜力的行业,被作为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的重要产业之一,布局到了渝东北的万州、开县等地。
同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纺织行业。随着“万开云”特色产业板块,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的构建,渝东北各地的众多产业,开始从“互挖墙脚”转变到区域协作发展,以期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互动、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双赢”。
比如汽车产业方面,万州、垫江就将自身纳入全市汽车产业集群进行通盘考虑,万州以长安跨越为主,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垫江则以长安试车场为核心,构建西部最大的汽车试车产业群。
农业方面,丰都、梁平、垫江等地,开始在肉牛产业上进行合作,明确了以丰都为中心,分别建立精深加工厂、基地、配套草场等,以构建肉牛产业集群。
旅游方面,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众多区县,成立了旅游联盟,就景区路线、价格等进行协商,避免再次出现以往的“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