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资讯

渝商资讯

Yushang Information
龙头”企业带动60家小作坊闯市场 武隆土坎苕粉做成大产业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11-28 点击数:3257

  

  据重庆日报11月28日讯:11月20日,武隆县土坎镇关滩村桐坝小组,隆祥农业公司电话响个不停——10多家经销商抢订他们生产的土坎苕粉。公司负责人傅伟说,手头还有80多吨订单等着交货。

“‘土疙瘩’变成了‘金粉丝’。”土坎镇党委书记邓伟告诉记者,两年前土坎苕粉可没这么抢手,是“龙头”公司带动60家小作坊做成了大产业,闯进了大市场——

没“准生证” 百年苕粉难登大雅之堂

土坎镇背靠大山、前临乌江,山高坡陡,红苕是当地主要农作物。手工加工苕粉成为当地农民绵延数百年的习惯,但多是自己吃,很少拿去卖。

后来,仙女山旅游环线公路建成,很多游客入住清水村农家乐,喊着要吃土坎苕粉,临走都要带走一大包,还有不少“回头客”。

土坎苕粉为啥如此抢手?“靠的就是乌江峡口这股江风。”邓伟称,苕粉晒得太干,易脆;太湿,又容易发霉。他告诉记者,相关专家分析,土坎地处乌江峡口坡谷地带,常年江风较大,苕粉经过风干的效果最好。

“苕粉也能卖钱!”60岁的王建华做了20多年苕粉。她说,伴随苕粉受青睐,很快土坎镇从事苕粉加工的农户就增至500多家,公路沿线都是卖苕粉的,“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啷个卖得完嘛?”

当时,很多游客建议,这么好的苕粉进超市应该销路不错。随后,政府主动与多家超市洽谈,结果因为土坎苕粉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包装、没有品牌,都被婉言拒绝。

“没得‘准生证’,只好摆地摊卖。”王建华回忆,大家各自为政,有时还互相砍价抢生意,苕粉规模上不去、效益还大大缩水,“一个好端端的产品只好窝在山里头。”

打“生态牌” 做大苕粉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打‘生态牌’,小作坊要做出大产业。”2012年,土坎镇党委、政府调研认为,土坎生态环境好,苕粉加工完全靠手工制作,是全生态农产品,很受市场欢迎。随后,党委、政府决定,将土坎苕粉做成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32岁的傅伟打过工、搞过养殖业、做过白酒加工,得知政府要做大苕粉产业后,随即成立了武隆县隆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建起了苕粉加工厂。

“政府帮了大忙。”傅伟介绍,政府将“土坎晶丝苕粉”注册商标免费授权给公司使用;同时帮忙协调国土、林业等部门解决厂房占地问题;最后还争取到1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补助修建厂房和购买设施设备。

记者在现场看到,傅伟的加工厂选址在乌江悬崖下的空地上,两排厂房在坝子两边一字排开,中间是晒场,车间10来名工人身着白衣服、头戴卫生帽,围着几口土制的锅灶,忙着加工苕粉。

“这里远离公路与矿区,环境好、日照好、江风大。”傅伟称,去年6月,隆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可年产苕粉500吨,实现产值1000万元。

“龙头”带动 武隆土坎苕粉冲出乌江

11月20日,黄小芳又向隆祥农业有限公司交了1000公斤苕粉。到当天为止,11月份她共向公司交了15吨苕粉。黄小芳透露,这一个月她可以领到近6万元的加工费。

“既轻松又挣钱。”黄小芳家住关滩村桐坝小组,以前和老公每年只能加工2000多斤苕粉,晚上加工,白天背到场上去卖,“一年收入只有3万多元,很辛苦!”

黄小芳介绍,现在用不着买红苕,也不愁苕粉销路,只需去傅伟的公司领原材料回家加工,然后将加工出来的苕粉交回公司,就可以按每斤1-2元的价格领取加工费。

“靠一家公司单打独斗肯定做不大苕粉产业。”邓伟称,隆祥农业有限公司是县级龙头企业,必须发挥“龙头”作用,一方面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苕粉加工,另一方面负责开拓市场,让土坎苕粉走出去。

傅伟介绍,目前共有60户小作坊,只需负责苕粉加工就能挣一笔可观的加工费,不用担心收购红苕、销售苕粉的问题;而对那些缺劳户,公司则招聘进厂当生产工人。

王建华的老公腰疼,不能从事苕粉加工,做了20多年苕粉的她被傅伟招进厂做了车间负责人,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王建华说,一大把年纪了,还能拿这么高的工资,她很满意。

土坎镇还争取到100万元项目资金对全镇苕粉专业加工农户的院坝、晾盘、支架、晾杆等设施予以改造规范,保证了苕粉加工的标准化;同时,还出资50余万元,对全镇红苕品种进行改良,提高苕粉品质。

现在,土坎苕粉已冲出乌江,销往重庆主城、贵州及广州等地,全年销量达1100吨,产值2200万元。60家小作坊在“龙头”公司的带动下逐渐做成了大产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