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资讯

渝商资讯

Yushang Information
“互联网+”助推重庆市农业加速转型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6-22 点击数:3041

  

   据重庆日报6月22日讯:更智慧、更省力、更赚钱——近日,记者在不少区县采访时发现,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重庆农业,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正加速告别“脏苦累”,加快了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

告别“脏”:喂猪,不动手

互联网时代的猪场,猪儿也“时髦”。在市畜科院荣昌猪保种场,每头猪的耳朵上都戴着黄色的“耳钉”。用便携式扫码器一扫,马上就能知道这只猪的出身、防疫、采食等情况。

“耳钉采用的射频技术,与自动化机械、互联网相结合,能更准确地监控它们的生长情况。”市畜科院养猪研究所副所长陈磊说。

在商品猪猪舍一角,有一台与电脑连接的自动饲喂机。猪儿走进这台像箱子一样的机器时,就可知道它的体重和进食量;机器中的扫描仪将信息通过扫描耳钉,传送到猪场管理数据库中。如果一头猪连续两天进食量低于平均水平,后台数据库就会自动报警:这头猪可能在生病,需要及时医治。

猪舍通常是“很有味道”的地方。记者采访时,室外温度已达30℃,但打开紧闭的仔猪圈舍,却几乎闻不到猪舍常有的臭味,温度也保持在26.2℃。原来,互联网还参与了对猪舍环境的调节。

根据前期的数据采集,猪在26℃时会感到“热”。因此超过26℃,电脑控制的风机便开始慢速启动;超过30℃,风机开到最大,同时启动水帘。通过这些智能技术降温,可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4℃-28℃。

用传统方式管理200头生猪,需要两个工人;而在这个保种场,两个这样规模的猪舍才需要1名工人。

据了解,借助于互联网与自动化机械的使用,养殖业所需人手减少;喂猪、管理圈舍几乎不用动手,工作环境也大大改善,不再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儿。

告别“苦”:学艺,不花钱

城口北屏乡养羊大户汪顶能养羊10年,走过不少“弯路”,交过不少“学费”。2005年,他刚从沿海打工回来开始养羊时,看到羊躺在圈里,还以为是羊想睡觉。等第二天发现羊站不起来时,请来的兽医也没能救它的命。

“我一边养,一边看书,学得很慢,但羊病却来得很快。”汪顶能说,直到2010年左右,他通过电视了解到重庆“12316”三农热线,才知道可以打电话向专家咨询养殖技术。

去年6月,城口气温一度超过35℃,刚刚满月的小羊羔突然一只接一只地死亡。“正在吃草,就突然倒下去,四肢像游泳一样划,口吐白沫。”汪顶能说,发病不超过1小时就施救,才有救活的可能。

汪顶能翻了很多本书,都找不到原因。于是,他拨打了“12316”,话务员帮他接通了一位养羊专家。专家首先让他给圈舍降温,又问他是否打了疫苗?汪说打过。专家随后建议他通过正规途径买保质期内的疫苗。

汪顶能放下电话,检查丢在垃圾堆的疫苗包装,感叹专家真是“神机妙算”:他为这批羊羔注射的疫苗是去年用剩的,注射时保质期已过了两三个月。

 重新购买疫苗并注射后,余下的40多只羊羔果然没再犯病。算下来,这为他挽回经济损失4万多元。

“现在我很依赖‘12316’。在热线专家的指导下,今年我给拉稀羊羔又打过几回针。”汪顶能说,以前自己坐车到主城学技术不仅要花上百元车费,还至少要搭上一两天的时间,但现在通过几角钱的话费,就能把市级专家“请到家”。

“12316”三农热线自2010年开通热线、手机报、微信、微博等服务以来,我市借助该平台已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咨询等服务3万余次,为农民增收超过3000万元。

告别“累”:卖柚,不出门

什么活儿最累?在梁平县新盛镇龙河村三社的柚子批发商龙勇看来,不在于修枝打药,也不在于套袋采摘,而是销售。

“每年卖完柚子,人都要瘦掉三五斤。”卖了十几年柚子的龙勇说。一车20吨的柚子,一周才能卖完。为了省钱,他一日三餐几乎都是吃小面,卖完柚子才能回家洗澡换衣服。

这还不算什么,其实,卖柚子最累的还是心。进入销售期,老龙会听说某个批发市场每公斤价格高0.1元,下次就会去碰运气,但往往去的时候价格又跌了。

去年,梁平实现了网上卖柚。做IT出身的肖章勇回到家乡,利用“互联网+”的方式种柚:每棵柚树都有二维码,每次施肥、打药、修枝的信息都通过二维码输入数据库。到销售季节,通过微信和电商平台,动动手指就把柚子卖到了各地。

在去年3个月的时间里,肖章勇通过网络卖掉了3000吨梁平柚,占他整个销售量的1/3。同时,这种柚子因为全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每个售价比普通柚高50%以上。“现在树上的柚子只有拳头大小,但已收到全国各地3万多份订单,意味着20多万个柚子已有了买家。”肖章勇说。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已有3000多家涉农电商——通过“触网”,销售农产品变得更加轻松,农户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劳神费心了。(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