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6-29 点击数:3577
据重庆日报6月据了解,今年前4个月,綦江区1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5.9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在全市名列第三;而根据现在“新旧兼顾”、“以旧带新”的工业布局,到2020年,该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
喜新不忘旧 老底子上确立新产业
在我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中,綦江成为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板块、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在“老底子”上描绘“新蓝图”?
区领导班子细摸家底,发现“老底子”不薄:有丰富的煤炭、煤层气、铁矿石等丰富的矿产,其中已探明的煤炭资源达到16亿吨,占全市的36%;区位优越,离主城仅50公里,公路、铁路形成“井”字形布局。
更重要的是,几十年来矿产采掘、齿轮加工、金属冶炼产业的发展,聚集了十几万名产业工人、上万名技术人员,成为工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中宝贵的人力与智力资源。
在这些“老底子”上,綦江工业确立了三大新的主导产业——
利用煤炭资源丰富、铁路线发达的优势,实行“铝电联营”:将南部山区的煤运至北渡铝产业园发电;依托较为便宜的电价,生产电解铝铝液,供给周边的下游产业链企业,生产汽车用铝、轨道交通用铝、建筑用铝、航空航天用铝等,形成“精深铝产品加工”的主导产业。
结合齿轮加工业历史悠久的优势,升级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在桥河工业园打造汽摩整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形成年产105万辆的摩托车以及30万辆的汽车整车的产能,并引入电梯整梯制造、道路交通设施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利用煤发电后余下的废渣、铝产业园生产出的铝液等,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在铝产业园周边,生产空气砖、铝合金门窗等;利用三江街道已有的工业闲置厂房,为中小型加工企业提供场地,发展铜及铜加工、金属粉末及延伸制品等。
借力已有基础,綦江区在短短4年时间内,形成了三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以“老”带“新”形成完整产业集群
去年12月底,綦江区招了16个项目,却引进了101家企业。“都是‘老朋友’带来的新企业,最后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集群。”綦江工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刚说。
产业链上游的“老朋友”,往往会吸引来大量下游的合作伙伴。
在北渡铝产业园,麦达斯集团控股的汇程铝业厂房呈“C”字型,将旗能电铝“包围”起来。去年,处于“核心”位置的旗能电铝,为汇程提供了15万吨铝液。汇程将其加工成铝合金后,约一半出售给下游企业,吸引下游的渝江铸等企业入驻工业园,就近取材制造产品。
铝锭生产和发电产生的废渣、废水吸引了生产混凝土砌块、煤渣砖、隔墙板的蓬坤建材等一批企业入驻。去年,35家建材企业到綦江安营扎寨,着力构建以节能门窗、新型节能墙材、绿色建材、建筑遮阳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产品为主导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同时,与綦江工业园区的重庆建工集团合作,以装配式建筑产业为龙头一起打造重庆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
传统的零部件行业,则通过专业招商引资,吸引来完整的产业链。
“西部齿轮城”,是綦江一张亮丽的名片,已形成170余家齿轮、变速箱生产企业、3万多名工人的产业规模。
不过,綦江区并不满足。“以齿轮、变速箱为基础,向其它零部件‘扩张’,很容易构建起整车产业链。”綦江区经信委主任唐智强表示。
受綦齿的40万套中重型车用变速器项目即将投产的吸引,去年年底宝润矿山机械投资2亿元,生产矿用机械改装车,使该区由汽摩零部件生产向汽车整车生产迈进。
而作为新型材料的铝合金与西部齿轮城双重优势的叠加,让更多的代表未来汽摩发展趋势的企业纷至沓来:新珠峰新能源机车带动4家配套企业,生产电动三轮车、电动观光车等,并为新能源汽车储备技术和经验;去年落户的汉华公司,建设年产10万台大功率的新能源内燃发动机,结束了綦江不能生产发动机的历史。现在,桥河组团已形成1平方公里、年产摩托车整车150万辆的摩托车产业园。
引入高新企业,则让闲置资产活了起来。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一批国营老厂的破产,在三江组团留下了20多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如今,这些厂房却并不“闲”:重庆华皓利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科研成果,生产出适用于机械制造等专用铜粉,去年7月投产,第二个月就开始赢利;昱鑫机电将3项实用新型技术运用到生产中,生产出的扇形风管弯管机供不应求;安产集团与原四钢厂重组后新建的安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主打产品为公路防护栏,成为西南地区该类产品的“翘楚”……据统计,目前入驻组团的70多家企业大多属高新技术企业,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