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9-17 点击数:3179
据重庆日报9月17日讯:近年来,潼南抢抓城市发展新区机遇,立足工业“主战场”,坚持工业与城市互动,以“一园三区”为平台,“4+1”产业集聚发展,潼南工业驶入发展快车道。2014年,潼南工业增加值77.05亿元,增长17.5%,增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1.6亿元,增长51.5%。
以撤县设区为标志,潼南发展翻开了崭新的篇章,迈上了建设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的新征程。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将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围绕‘新型工业基地、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川渝合作示范区’发展定位,坚持工业与城市互动,统筹推进‘四化’进程,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加快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示范窗口’。”潼南区委书记辛国荣表示。
1、规划先行 建好工业发展主战场
走进潼南,人们首先会被工业园区楼顶那幅鲜红而硕大的标语所吸引——“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16个醒目的大字,时刻提醒着潼南人工业发展之于地方经济的重要性。
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川流不息的车辆,轰鸣不绝的机器,忙碌不停的工人……走进潼南工业园区,时时都能触摸到潼南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跳动脉搏,处处都能感受到项目推动大发展的劲风热潮……多个标准厂房项目显示了园区建设不断发力;灯饰、手机、天然气等新型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许多来到潼南的朋友都情不自禁地赞叹:“潼南工业真是一天一个样,几天大变样!”
今年5月,在撤县设区前夕,市委主要领导在潼南视察期间指出,“撤县设区是一个新机遇,也是一个新起点,其成效最终要通过发展来检验……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布局,提高园区配套和服务水平,促进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要坚定不移走产城融合发展路子,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大力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撤县设区为潼南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潼南区委书记辛国荣表示,设区后,潼南将以“十三五”规划纲要为引领,构建统筹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规划体系,实现城市空间开发与工业园区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同步规划,配套推进。
按照规划,未来潼南工业发展空间布局主要集中在“一园三区”,南区主要布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消费品工业以及新材料产业等,北区重点布局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和环保建材等关联产业,东区主要布局电子信息、现代灯饰、汽车配件等产业的电镀配套和节能环保产业。
规划到2020年形成“一江两岸,一带两翼,两心三片”40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格局。其中,“一江两岸”指依托涪江滨水景观空间打造城市公共活动带,“一带”指依托潼南火车站与渝遂高速下道口之间的联系通道构建城市现代服务公共生活主轴,“两翼”包括西部文化旅游发展翼与东部现代产业发展翼,“两心”指江北行政商业中心和凉风垭商业副中心,“三片”分别为江北综合产业服务组团、凉风垭综合产业服务组团、旧城人文生活组团。
2、强化招商 打造“4+1”产业集群
5月31日,位于潼南工业园北区的中防德邦防水技术有限公司,厂区内一片欢腾。随着红色按钮的开启,崭新的防水卷材设备机组开始运行。随着第一卷防水卷材的缓缓驶出,工人们兴奋不已,这便是中防德邦防水技术有限公司一期下线的第一批产品。
这家总投资1亿元的公司生产的防水材料具有多个专利,是全市绿色产业化示范基地,在西部乃至全国都具有广阔的市场,预计2015年可实现产值1亿元。继5月6日东铵钾肥正式投产后,该项目又创造了一个“潼南工业加速度”,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演绎了从落地到投产的“奇迹”。
近年来,潼南通过依托资源,抢抓机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主攻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形成了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和消费品工业等重点产业为主的“4+1”产业集群。
围绕“4+1”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潼南区不断创新招商模式,拓展招商领域,进行产业集群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吸引了大批优秀企业入驻。以德邦公司为例,随着重庆市将潼南区定为绿色建材生产基地,沃凡装饰、长顺建材等企业也相继落户潼南区。
“在壮大工业总量的同时,我们注重工业发展的质量,在招商引资中调整结构,这些项目的培育和引进将成为潼南工业的重要支撑。”潼南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今年1-8月,全区已实现工业招商引资项目96个,总投资金额167.4亿元,实现了到位资金30.16亿元,其中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1个,协议资金28.5亿元,重点在谈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61.45亿元。
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潼南已累计完成投资206.64亿元,引进企业186家,道路及水、电、气、讯综合管网配套完善,以鸿景鑫电子、京凯达电子、大佛机车部件、民丰化工、东安钾肥、中防德邦、骐福能源、维尔美纸业、健能食品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为支撑的“4+1”产业集群雏形已基本形成。民丰化工、锐升电子、捷佳泰机械、汇达柠檬等139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巨科环保、绿草缘皮革、天远微动力、潼翔电子等32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金升金照明、远达催化剂、建树电力设备等15家企业正在进行场平、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3、以城聚产 三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潼南的灯饰比广东中山还便宜!”6月3日一大早,北碚区尚美欣灯饰的老板就乘坐免费接送车来到潼南西南国际灯具城,订购了10种共计30余件各类灯具。虽然天色还早,但灯具城的数百家商铺已经“灯火通明”,生意兴隆。
“没想到短短5年,灯具市场就能达到如此规模。”长期从事灯饰批发的灯具城客商杨绍俊感慨地说,如今,潼南依靠“前店后厂”战略,打造“西部灯都”,让客商们开了眼界。
而在5年前,西南国际灯具城刚刚蹒跚起步,广东中山古镇、山东临沂新灯城、江苏常州邹区灯具城……都留下了潼南区相关领导考察学习的足迹。
5年后,灯具城入驻600余家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铁杆商户,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辐射重庆、四川90余个区县……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西南国际灯具城就成为全国灯饰市场的“新秀”,让人为之“侧目”。近年来,灯具城每年都会迎来20多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考察团莅临参观。
“未来3—5年实现生产总值达百亿元,到2030年达到500亿元生产总值的目标。”灯具城董事长付东宇自信满满,规划着灯具城的宏伟蓝图。
“火热的不仅是灯饰,潼南手机与天然气产业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潼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三大新兴产业的带动下,近3年来,潼南工业总产值几乎是一年翻一番。
为加快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做大做强工业产值,潼南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工业“一园三区”, 园区建成区和在建区达1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天然气综合利用、手机、现代灯饰3个新的产业基地。开建日处理200万立方米天然气液化(LNG)工厂;引进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70余家,今年手机生产将达5000万部、产值250亿元;建成20万平方米现代灯饰市场、10万平方米灯饰生产标准厂房,入驻600余户商家及50户生产企业。
工业发展带来人口集聚,城市繁荣助推工业发展。今年1-8月,潼南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227.96亿元,同比增长30.1%,增速位居全市前茅。潼南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新型工业基地。
4、全面发力 打好工业“翻身仗”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也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而撤县设区,潼南又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潼南区区长蹇泽西表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潼南的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有了一定基础,但工业发展的优势地位仍然还不明显。未来潼南将从4个方面着手,打好工业“翻身仗”。
第一,以园区平台的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筑巢”工程。利用各种有利政策,依托“一园三区”,调整优化园区布局,抓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25平方公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抓好园区融资平台建设,整合资金,重点推进园区道路管网、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园林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增强园区集聚承载能力。
第二,抓骨干企业,实施“引凤”计划。抢抓沿海地区和主城产业梯度转移机遇,盯准盯牢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一些电子信息配套产业项目,想办法将其招引到潼南,以大项目带动大产出。
第三,抓产业集群,实施“育雏”工程。按照“绿色、低碳、环保”标准,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扶持发展民营经济、微型企业,培育壮大规模以上企业,重点打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总量。
第四,要素保障到位。潼南将推行“保姆”服务,对重点项目开设“绿色通道”,落实专人限期办结。做好入园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用气、通讯等生产要素供给,确保落地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未来,潼南将依托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深化与邻近区市县在资源开发、产业转移、市场流通等领域的共建共享,尽快融入成渝城市群产业带,打造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城市发展新区的“示范窗口”。
到2020年,潼南计划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00亿元;城市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35万,城镇化率达到60%。